以轩/供图
以“绿”为本的丽水,在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迈出了着眼未来的新脚步,唱响了“两山”发展的新篇章,走出了“红旅融合”的新路子,实现了全面快速的高质量发展。图为丽水城区鸟瞰图。丽轩/供图
在浙江丽水,绿色生态处处可见。图为丽水防洪堤一角。丽轩/供图
没有旁人,却有五星红旗在这里迎风飘扬。
每天清晨,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泉湖寺86岁的管理员朱宗鹤,都要独自一人升起五星红旗。
92年前,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后来引领浙西南革命的党支部。从此,革命之火迅速燃遍浙西南,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多少年来,“浙西南革命精神”指引着丽水儿女无畏向前,引领着丽水在发展路上不断挺进。走进新时代,面对新使命,丽水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丽水之干”担纲中央领导在2018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给予丽水的“丽水之赞”。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志在建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实践“两山”理念、加快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迫切地需要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撑。
着眼于丽水发展的现实处境,今年以来,丽水市委系统安排、精心组织、层层发动,热火朝天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在全域全民范围内展开大调研、大学习、大讨论、大征集、大宣传、大教育,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以“绿”为本底的丽水,在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迈出了着眼未来的新脚步,唱响了“两山”发展的新篇章,走出了“红旅融合”的新路子。
青山之颠,绿水之湄,红色光芒普照丽水大地。你看那瓯江两岸,处处是梦想,遍地是希望。
红色精神助力绿色发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浙西南之烽火,重燃丽水大地。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全市上下深入研究、挖掘、提炼“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大力学习、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调查研究、走访调研、座谈交流、课题研究、制定方案,在市委的统一动员部署下,“浙西南革命精神”形成了一场覆盖全域全员的精神洗礼。
成立“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制定30项主要工作计划安排和责任分工,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学习教育、文化宣传等工作……有制度、有措施、有载体,弘扬践行绝不是纸上谈兵。
历史是感人的教科书,也是动人的“营养剂”。在丽水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历史关口,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铸就了丽水攻坚克难谋发展有力的“武器”。
连月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的效果已然显现。
经济发展是直观的体现。
2019年,丽水经济增长的势头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好、起步快”,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于全国、全省,顺利实现“开门红”——2019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增幅继续保持引领全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丽水市的增幅有12项排全省前3位。
生态价值转化不断加速、“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城中村改造超额完成任务……这一项项喜人的发展成就背后,都暗藏着“浙西南革命精神”释放出的强大动能。
如今,“浙西南革命精神”已经深深根植于丽水大地,流淌在丽水儿女的血脉中,成为激励丽水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在前进道路上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
红色传承凝聚磅礴伟力
今年2月,市委召开“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大会,提出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一夜春风至,繁花竞相开。弘扬践行活动开展以来,处州儿女们扬时代之风帆,建历史之伟业,续初心之华章,以“浙西南革命精神”参与“两山”的创新实践,打造了一块时代精神的高地,演奏了一曲激动人心的凯歌。
在机关、在校园、在整座城市里,信仰之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绽放得更加鲜艳。弘扬践行活动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丽水。
17.5万党员干部、9600多个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通过1800余场主题宣讲、1400余次学习讨论把红色旗帜坚定地插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阵地上;38.6万学子紧随其后,在校园掀起红色热潮;社会各界弘扬践行的浪潮更是此起彼伏,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9万场次,参与人员更是高达232.2万人次。
在媒体、在互联网上,“浙西南革命精神”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词汇。
在线上,“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3.4亿,讨论数3.3万余条,媒体发布稿件1538篇,发布“两微一端”稿件1653篇,报道点击量达887万余人次,专题访问量达546万人次。一场“大讨论”,如春风拂面,让弘扬践行活动深入人心。
弘扬践行活动甚至漂洋过海、远渡重洋,在海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面向全社会征集“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活动,成为了全民参与弘扬践行活动的一个缩影。百岁的抗战老兵,旅居欧洲的华侨,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丽水人纷纷参与其中。活动影响力覆盖浙闽赣多地,甚至延伸至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征集活动得到了全世界丽水人的鼎力支持。在前期征集的基础上,丽水经过五轮评审筛选,最终确定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12个字的表述语。
在海外,17个国家43名海外侨团负责人在研习班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相关课程;314个海外侨团、34位海外宣传文化大使、18个华文媒体、23所华文学校参与弘扬践行活动;各类华文媒体刊发新闻报道90篇,网络阅读量超30万人次。
时代洪流,波澜壮阔。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弘扬践行活动,得到了丽水各界最为广泛的支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支持率达100%,其他社会公众支持率达99.6%。
“以传承性、本土性、融合性为出发点的弘扬践行活动,由表及里、由脑入心,为丽水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注魂、赋能、立根。”丽水市“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绿融合”谱写“两山”新篇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光芒,映在绿水青山间,折射出了点点金光。
“红绿”融合的这篇大文章,在丽水被以全新的角度书写。从未有一座城市,在前进的道路上,将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结合得如此紧密,融合得如此完美。
融合路上,老区在复苏。
王村口镇位于遂昌县西南部。1935年,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创建了以王村口为领导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革命故事。近年来,该镇不断探索红色资源的价值实现,走出了一条红绿文旅融合的“两山”发展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王村口凭借百里红军古道举办了古道越野赛、职工定向赛等大型赛事,吸引县内外参赛选手及游客近4000人,直接创造经济收入近百万元。
而这只是王村口红绿融合的一个缩影。
为了发展红色产业,该镇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为契机,大胆改革、创新实践。通过设计“重走红军路”等实践体验课程,营造了“沉浸式”的红色教学氛围,目前已接待省内外各类培训班463个3.19万余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近千万元。通过打造“1935文旅街区”,重现了1935年挺进师进入王村口时的情景,截至目前,已吸引40余家特色小店进驻,其中三分之二的经营者是当地村民。
去年,王村口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69万元,同比增长了10.57%,“红色引擎”驱动“两山”发展成效初显。
这样的“红绿融合”样本,在丽水越来越多。而在这些案例的背后,则是丽水市委市政府在“红绿融合”发展路上的创新实践。
一方面,丽水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进一步普查梳理红色资源,广泛征集整理革命史料,全面掌握429处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情况,对名称、地址等20项要素进行全面更新,因地制宜落实保护提升措施。全市共挖掘梳理革命故事538个、革命人物1365位、革命文物(遗物)302个,新申报革命遗址122处。实施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涉及9大片区104处革命文物修缮和保护利用,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启动项目35个。
另一方面,丽水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加速红色资源的转化。丽水联合浙江省发规院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明确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基本路径等,谋划提出“一核一带三组团”的空间格局、“一区十景十基地”的重大平台支撑体系,统筹提出8大任务33项子任务,梳理形成革命遗存保护展示工程等五大工程重点项目126个,估算总投资1036亿元。编制《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十个一批”行动目标与措施、43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策划设计了10条红色旅游线路,实施19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推进王村口、住龙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等四部门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丽水为全省4个入围地级市之一,其中5个县(市、区)入围分县名单,占全省三分之一。制订《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到2021年培育红色乡村示范乡镇40个以上、红色乡村示范村100个以上、红色美丽乡村精品线路20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革命战争到绿色发展,丽水从未辜负过党和人民的重托。今天的丽水已然站在了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历史关口,绿色崛起蓄势待发,干部群众士气如虹。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丽水爬坡越坎的紧要关头,为“丽水之干”注入了信仰之魂、发展之能、群众之根!在伟大精神的指引下,丽水的未来大有可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绿融合的好戏,在丽水正鸣锣开场。
(文/姚驰、黄舒妍、沈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