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熊伟)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要求,有助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对于企业家来说,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才能有的放矢、更好的完善企业的发展思路。日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走进了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海实业”),就企业如何更好贯彻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采访,现将访谈汇编成文,望给予读者以启发与共鸣。
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稳健发展
当前,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我国经济虽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并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点任务第一位,这些重大政策与淮海实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所以,我们要力求“进”,向最好处努力,把危机转化成动力、把机遇转化为成果。
淮海集团的成立,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历经十年风雨,集团上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创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开启改革创业征程,在享受政策红利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深化改革调整,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2012年开始,面对严峻形势,全力求生存、促转型,以改革创新为保障,最终打赢了生存保卫战;2016年,淮海实业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强化创新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开始转入了新一轮改革创新攻坚期;去年,淮海实业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化改革不停顿、推进创新不止步,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改革顶层设计、优化集团管控、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改革的方向逐步明朗,创新的路径渐次清晰,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可以说,近十年来,无论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还是经济严重下行时期,淮海实业始终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去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近期,淮海实业召开了2019年工作会议,对2019年工作进行了重点强调和系统部署。今年,要努力实现“四稳四进”。即稳规模收入、稳安全环保、稳风险防控、稳发展大局,在稳的前提下,审时度势、相机而动,科学地进、高质量地进,努力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进展、在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聚焦双效上取得新成效。
深化改革,创新“加减乘除”管理体制
去年,淮海实业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改革创新已逐渐起步、初见成效,但是攻坚克难的力度还不够大,敢为人先的闯劲还不够足。今年,淮海实业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出实招、见实效,求突破、开新局,把改革创新进行到底。
体制变革是最根本的改革。要做好管理的“加法”,把“所有作为”变成“有所作为”,放手不放责,确保该管的管好、管到位。要做好放权的“减法”,把规范放在首要位置,扩大清单管理范围,支持帮助各下属单位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市场主体。要做好效率的“乘法”,依托淮海实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组织流程再造,打造企业管理升级版,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管控效能。要做好转型的“除法”,坚持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清理退出三级以下及非主业子公司,删繁就简、精干主业。同时,加快区域资源整合探索步伐,推进区域财务共享中心试点,化零为整,叠加优势,提高管理资源集中程度。
淮海实业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对新上项目坚持新机制新体制,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混合所有制的机制优势和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融合,“以混促改”,为发展增添“混合动力”。要切实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精力和研发资金,集中优势资源,加强人才引进,强化自我培养,以“创新链”“人才链”支撑“产业链”。
此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文化引领、文化铸魂,结合新思想新理念,着力培育体现企业特点、符合淮海实业实际的先进企业文化,切实打造发展软实力。
坚持开放合作不停步,持续汇聚转型动能
近年来,淮海实业针对技术、人才、资金、市场多重短板,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资引智、招大联强,努力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
当前,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安徽省正在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北市正在融入以徐州为核心城市的国家级淮海经济区,省、市的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国家战略多重叠加的乘数效应,开放与合作成为了时代主旋律。淮海实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须积极融入省市经济发展,通过寻求合作、壮大规模,不断提高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随着建设制造强国和发展养老产业战略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淮海实业三大主导主业都面临着较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
一方面,淮海实业要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做精,按照“专特新精”发展思路,提高核心竞争力,立足自身禀赋,积极对接、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在专业厂点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淮海实业要推动建筑建材产业做强,以水泥建材、煤矸石基材料为方向,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集聚优势资源,深耕综合利用,实现从原材料的价值链低端向产品深加工的价值链高端转变。此外,淮海物流要不断探索,按照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尽快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