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讯 中国发展网 记者季晓莉报道
建立贷款客户“白名单”管理制度、推动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近日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出多项针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利好政策措施,金融信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的意见》近日印发,将通过建立贷款客户“白名单”管理制度、建立金融信贷对小微企业的容错机制、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启动“畅融工程”等方式,着力改变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求金融机构至少提前一个月主动对接续贷需求力争2019年完成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的目标。
《意见》提出将推动线上申请与审批,探索信贷全流程“不落地”的线上贷款模式,优化信贷流程、缩短信贷链条,支持多次提取、随借随还、循环使用贷款额度的模式,确保对企业“不停贷、不压贷、不断贷”,快速高效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月28日,北京市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正式启动,由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物权法》赋予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抵押登记职能,委托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履行,登记人可基于互联网在统一的登记系统实现自主操作、无事前审核环节、登记即刻生效,可使企业在银行融资时的可获得性提高8%,贷款可获得性提高7%,贷款利率下降3%,贷款期限延长7个月。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大力推动实施“畅融工程”,聚焦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按年度、季度、月度、周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截至4月末,已累计服务金融机构445家次,对接企业795家次。
“畅融工程”还专门推动建设微信公众号,已上线的“一会一档”会务管理模块、“一企一档”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和“投融资需求对接”模块已初步具备线上报名、签到统计等功能,融资需求发布、融资成果登记、沟通交流预约、金融服务反馈等功能将逐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