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杨虹
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9年中期)”报告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上半年面对不利的贸易形势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有效稳定了出口和外资,前五个月进出口数据亮眼,中国宏观经济在外部冲击下韧性凸显。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投资外资稳定,进出口数据亮眼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于泽教授认为,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弱企稳”。
从需求侧来看,对上半年宏观经济边际贡献最大的是净出口,今年1~5月份贸易顺差持续上升。净出口从2018年对GDP负向拉动0.6个百分点,到2019年一季度正向拉动1.46个百分点,对GDP影响变动了2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和基础建设投资逐步回暖对冲了制造业投资下行,稳定了投资。
从供给侧来看,最为显著的改变是金融业增加值提速,对服务业的增长起到了稳定作用。
总之,这些变化既有意料之外的外贸形势和房地产市场变化,更有情理之中的金融业增速和基建回暖。
于泽分析认为,上述超预期变化之外,更多的是宏观政策发力和改革提速带来的意料之中。松紧有度的货币政策稳定了金融形势:一方面,股市走强带动券商发展;另一方面,补充资本金后,银行表内信贷扩张加之稳定的利差,提升了银行业盈利水平。同时,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下,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力,稳定了基建投资。
有足够“韧性”来抵御各种不确定性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最大的冲击是来自于外部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条件变化。当前的国际组织框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产品价值链和资金自由大规模流动的收入分配与经济波动后果,这导致了一些国家国内问题纷纷涌现,反全球化浪潮不断出现。在前期积极布局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有足够“韧性”来抵御各种不确定性。
所谓“韧性”是面对着冲击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专家认为,这来自于三个方面:“韧性”需要经济有好的长期增长基础,足以抵御短期各种波动;改革开放红利,尤其是中国参与新的全球化体系抵御各种风险冲击;国内稳健的宏观调控。
足够“韧性”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全球价值链正在逐渐向大消费市场集中,在扶贫攻坚战、城镇化发展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国内消费市场长期看还有很大潜力。美国超越英国正是凭借着庞大的国内市场,我国在这方面同样具有显著优势。
二是研发为基础的国内产业体系。随着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逐渐从劳动套利走向研发、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多年的积累造就了我国具备相应的基础。
三是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数据全球化和相关服务。当前的全球化从贸易、金融日益走向数据跨境流动,借助阿里巴巴等构建的网络平台,我国具有雄厚的数据全球化实力。
四是“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包容性全球化。全球化核心在于各国能否合理分配全球收益以及合作解决全球问题。我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可以解决现有全球化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利用好东南亚的产业链与市场。
五是国内要素市场改革红利。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不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源配置效率低,通过要素市场改革可以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六是日益成熟的宏观调控体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短期冲击。
“六稳”让中国经济更有“韧性”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从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应对201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的结构性变化,这是在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后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实践创新。从去年到现在,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长期的形势不会变。
对于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认为,“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就面临外部需求减弱和国内需求减速这样的双重压力。”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优,并且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六稳”的政策导向。这为中国经济的“韧性”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毕吉耀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从发展周期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并没有完成,这意味着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综合平台。中国经济现在主要靠内需,内需主要靠消费,2018年消费贡献率62%,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和能力在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和其他国家实现经贸领域合作,能够实现我国外贸与投资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有助于分散对冲国际经贸形势带来的冲击。
“尽管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们仍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好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关键性的基础。”毕吉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