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于今年6月至11月联合开展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严格海外代购行为监管,加大对跨境电商进出口环节整治力度。对于许多喜欢“海淘”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预示着,一个更清朗的代购环境正在到来。
海外代购真假难辨
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在享受到互联网便捷、省时省力的优点后,时间久了也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商品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海淘”“代购”的兴起,足不出国就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国外商品,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周全的购物体验之时,海外代购也乱象频发,假货问题、质量困扰、维权艰难……一些商家以“代购”之名行售假之实,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相关案例数不胜数。
今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做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但事实上,不少代购者并无法定经营许可证,多是私下交易,在回国通关时超过免税额度的部分也未按规定向海关申报纳税。这样不仅违法了国家的有关规定,还会给消费者自身售后维权制造障碍,更有可能触犯刑法。
2018年11月,广东就曾曝光某网店店主因境外代购服饰,逃税达300万元人民币,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50万元人民币。法律底线不容触犯,也给不少之前将“代购”作为主业或兼职的卖家敲响了警钟。根据《电商法》的规定,从事代购活动必须登记,并依法纳税。之前代购市场无序发展、野蛮生长的阶段已一去不返。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的网剑行动明确指出将严格海外代购行为监管,加大对跨境电商进出口环节整治力度,释放的是进一步规范“海淘”“代购”市场秩序的信号,也展示出监管部门对于“海淘”乱象绝不手软、坚决打击的决心。
售后差、维权难
海外代购从来就不应是法外之地。一直以来,“代购”“海淘”虽带来不少便利,却也因“假货”“维权难”“售后差”等问题饱受诟病。有的消费者花高价在代购商处购买奢侈品,结果被骗,有的消费者合法维权时却被商家以“批次有不同”“国内外产品有差别”等各种借口搪塞。过程之糟心、维权之艰难,不只影响用户体验,更让一些消费者深受其害。某些代购商家,由于买家无法核实其真实身份,更增加了维权成本,时间久了往往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对于业态的良性有序发展也将产生恶劣影响。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今年3月时,就曾发布2018年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其中指出,“‘海淘代购’广受追捧的同时,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却难以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遭受侵犯、电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可见,距离让消费者“放心买买买”的目标,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长期做德国代购的卖家告诉记者,代购市场中良莠不齐现象的确存在,但《电商法》颁布后,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他坦言,自己之前也并未拥有代购营业证,但现在已经在线申请了电子营业执照,他的不少代购同行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拥抱、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
诚信的生意才会做大
《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的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到9.1万亿元,用户规模超1亿。在如此可观的用户规模之下,如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淘得安心”,如何促进业态持续向好发展,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业内专家指出,从严监管并非旨在打击代购行为,而是引导其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无论是着眼于行业发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代购活动的经营者来说,只要诚信、守法经营,就不必担忧自己的生意会“难做”,只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需要购买海外商品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选择正规渠道或平台购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若是需要托人代购,也要掌握对方真实身份以及产品来源,切勿随意相信某些聊天群内发布的代购广告,以防花了高价买到假货,上当受骗。
这次的网剑行动,再次释放了监管必将从严的信号。不管是海外代购还是跨境电商,一定要合规合法,正当经营,绝不触犯法律底线,为消费者创设省心、安心的购物环境。否则,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留给他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