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罗勉 6月22日,乡村复兴论坛·大埔峰会圆满闭幕,顺利完成“综合、文创、民宿集群、运营”等各项议程。国内各领域大咖齐聚梅州市大埔县,结合专业背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华灯初上,更添魅力
会议期间,客家香格里拉大埔县百侯镇、西河镇群贤集聚,共同为大埔千年古邑的重生注入“源头活水”,为大埔乡村振兴发展汇聚强大合力。来自民宿实践、建筑设计、规划运营、文创产业、社区营造等各领域的34位嘉宾参会分享实践经验,10多位嘉宾参与了“乡村振兴发展闭门会”,为大埔县乡村未来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乡村复兴论坛·大埔峰会现场
本次峰会设综合、文创、民宿集群、运营四大版块内容;首次发布了“中国乡村榜”;表彰了为大埔县乡村振兴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举办了夜游百侯三十六巷等一系列活动。
来自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山东、陕西、河南、山西等15个省市县职能部门领导,国内外乡村治理、建筑设计、民宿实践、规划运营、内容传播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计500人次参加本次峰会。
通过大埔县多方努力、协商和积极筹措,现场签署了文旅、农旅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5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拥有近17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蔡志勇为大埔量身定制了“九图计划”;寒舍、借宿等多个平台或公司通过现场考察和座谈,对未来与大埔的乡村合作有了初步意向。
峰会前后,50多家媒体发稿110篇。近50家媒体记者密集报道峰会盛况;45.6万读者观众通过网络收看了视频直播和峰会各版块内容;峰会及大埔的相关内容曝光量超过了3600万人次;#乡村复兴论坛##大美大埔常来长寿#等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超过3100万。
本次峰会上,来自国内外乡村治理、建筑设计、民宿实践、规划运营、内容传播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领略大埔人文山水之余,结合专业背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遗产保护、规划设计、运营传播等多个视角深度剖析大埔乡村振兴的优势,对未来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主席罗德胤说,古镇古村保护开发利用首先要解决它的用途问题,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要有人住,要么是原住民,要么是游客,理想的情况是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如何能让人住下去?除了文物的修缮修复外,还要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满足基本的生活功能。
大埔乡村振兴要搞清楚“我是谁”的问题。大埔有小吃、长寿、陶瓷等“特色牌”,但是打牌要集中,选择最具优势的一张牌,且要与现代生活紧密对接,还要有文化高度。可参考陕西省袁家村,就打小吃牌,将小吃与文创相结合,不断调试口味,将其打造成为让全国各地游客都喜欢、都记得住的“大埔味道”,还可通过举办“粄都节”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人前来尝鲜、旅游,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鲜明形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说,大埔具有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周边地区大都为客家地区,凸显客家文化难度较大,可考虑结合红色文化打造文旅融合。作为广东省首个获认定的原中央苏区县,大埔应该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发现红色资源,做到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在保护的前提下将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大埔要做好准确的文旅融合定位,同时梳理好政、商、学等主要游客群体,明确谁来游、怎么游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步的合作规划。
北京全域智联文旅发展有限公司CEO、视觉艺术家、国内知名摄影师、手机推广达人蔡志勇说,旅游,包括乡村振兴,都是要形成很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形成很好的产品,那么别人来了,客流量来了,也没法住。我们要在服务上做得更好,让游客更便利地去游玩,让产业之间产生串联,那就等于是让游客得到了一个准备好的礼物一样,能够开心抱着回去。开心告诉别人这个地方非常牛,就把别人也引过来了。接下来,我们会为当地旅游做一个小程序,结合政府去做一些内容,让游客知道这个地方,并知道在这个地方游玩更加尽兴,我们把所有旅游前觉得很复杂的事情互联网化,那么大家就在一个小程序APP上直接解决。
百侯镇三十六巷整治提升项目相关负责人范秉乾:
城市可采用现代化设计手法,或者套用固定模式进行整体设计,但乡村就要立足定位,权衡利弊。例如百侯作为历史人文古镇,古民居较多,那就不能以拆除古民居的方式进行整体改造,但村民是希望住上舒适的房屋的,这便要求我们要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提升古镇社区生活环境,服务外来旅客的同时,也服务好当地居民。毕竟除了建筑,人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寒舍旅游投资管理集团创始人、总裁殷文欢说,本地有很多IP,比如说客家文化就是稀缺性的IP。我们怎么能够把客家一些失传的文化利用起来,其实可以让老人来回顾历史,让年轻人把内容进行呈现,这就能成为一个IP,包括我们的大埔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大IP,因为它们可以体验,可以认领,不一定非要运用传统的方式。其实峰会只是一个开始,关键还要真金白银投进来,落户本地,带动大埔当地人真正进入文旅领域。
借宿创始人、杭州民宿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夏雨清,大埔拥有众多的古民居建筑,它们其实是过去人才历史、科举时代的重要载体,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是能发挥作用的,在好的资源下,通过植入新的内容,让古民居焕发新活力,实现老宅新生,才能吸引游客前来。如今,门票经济不再是能支撑旅游的支柱,现在是体验为主的时代,游客追求更好的体验,因此大埔要改变这个局势,建议景区向游客免费开放,“卖门票”是不可取的做法,不仅不能发展旅游,甚至阻碍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大埔应该更多发挥本地特色,争取凸显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海峡旅游》杂志社社长、村跑CEO丁晓玲,大埔乡村生态、文化资源非常有优势,但知名度不高。如今是年轻人为主的市场模式。我认为,大埔可以引入自带大流量、大关注的运营团队,针对本土资源进行梳理、包装、传播,发挥品牌力量增加“爆点”,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一旦家乡发展有前景,自然就会吸引年轻力量回乡创业,为当地带来自发驱动力。
知宿联合创始人、CEO郭涌,如今,融媒体、新媒体在文旅市场上已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讲好乡村故事,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一段短视频、一条宣传片,而是综合立体化的工作。如何让乡村好内容被包装、接地气、网红化,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构思的。
大埔获评的“世界长寿乡”,便是一个好概念。长寿也是世界共同的认知与追求,如何将其与大健康、大文旅结合,如何让年轻人去接受长寿、养生这个概念,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从受众上看,我们针对年长者可以重点宣传长寿环境,以及大埔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针对年轻人,我们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例如推出一位长寿老人,用她快乐的生活方式去传播正能量,形成一个传播通道,让年轻人看到反差引起兴趣,从而去接受长寿概念。
其实,目前乡村旅游主要消费者还是来自城市,我们应该针对他们将乡村运营完善,再对乡村生活方式、文化内容等核心内容进行传播,以乡村人情、情怀、内容、温度去吸引他们复购、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