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刘炎、许红波、记者尹明波报道 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该省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级创新平台”)向国家能源局申报的《核电厂MSR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与验证》《核级数字化焊接开放式开发与应用平台研究》等5个科研课题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山东在核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上又迈出坚实步伐。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山东企业就积极参与了全国核电项目建设和核电装备自主化研发、制造。经过不断积累和创新,目前省内已有8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入核电产业领域,其中核岛主管道、核级制冷设备等已形成优势产能,常规岛、BOP等核电厂设施的工程建安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可以说,山东在探索核能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也为后续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山东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发挥全省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核电厂址资源优势,实现依托核电项目建设带动核能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位于胶东沿海的烟台市率先创建成立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该平台采用民办非企业模式,由政府主导,中国广核集团牵头,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烟台市台海集团共同参与举办,是国内核电领域首个新型科研机构。平台打破了国有、民营科研体制机制的壁垒,为推动我国核电科研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自成立以来,国内外政府机构、媒体、专家等高度关注该平台的建设和发展,2017年8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为山东加快推进先进核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李冠兴、叶奇蓁、于俊崇等多位院士和专家的指导下,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坚持走高起点、差异化的创新之路,着力培育核电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电产业发展水平。平台重点围绕“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项目的批量化建设,积极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参与核电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与国内现有科研体系和装备制造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初期,主要围绕“核能装备与材料、核能综合利用、核技术应用项目与产品研发”等6个方面,攻克和研发一批“市场有需求、研究有基础、突破有可能”的技术和产品,培育和建设一批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级创新平台科研能力建设和市场需求,聚焦三代及以上核电核心技术、核电装备产业体系等方面,拓展研发和产业范围,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平台。
2018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十五届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该平台牵头布展的“中国核能产业新城——山东·烟台”烟台展馆首次向全球核工业界亮相,引起巨大反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平台与国内三大核电集团联合承办的“2018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在烟台市成功举办,显著提升了山东核电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山东核电产业品牌效应;同月,考虑到平台创新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和为核电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也落户山东烟台。今年,平台将连续第四年在山东举办“中国(烟台)核能安全高峰论坛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
截至2019年5月,平台已汇聚了3位院士和41位国内外核电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领军人才,控股或者参股的15家研发机构已注册成立,3项科研课题已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向国家能源局申报的科研课题通过评审,3个科研项目列入山东省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未来,面向环渤海及全国核电市场,我们将统筹布局创新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开放的技术和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增强创新主体动力和行业创新活力,推动科研成果就地工程化、产业化,为我省在核能产业领域规模化、持续化、创新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山东省能源局这位负责人表示,届时,国家级创新平台必将实现“立足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