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这两天,这句话不再是一句“骂人”的话,而成了上海市民见面时的嬉笑寒暄之语。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
近年来,从包围城市的垃圾山到海上的“垃圾岛”,全球垃圾问题日益严峻,令人触目惊心。如何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此次以如此大的决心和力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不只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上海进行实地采访,见证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节点。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闵琦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由此步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条例》实施当日,上海各大居民小区、酒店、公共场所、外卖平台实施“新规”情况如何?面对全面垃圾分类“大考”第一天,上海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记者深入上海多类场所实地采访,记录上海垃圾分类的新经验、好做法……
浦东新区惠南镇宝业万华小区,初一学生金亿利用暑假和妈妈一起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吴梦怡/摄
直击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井然有序
早上7:30不到,杨浦区长白新城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张先生已经上岗。根据该小区规定,今日起实行撤桶定点投放,小区每个门牌前的垃圾桶都被撤掉,仅保留6、19、25号三个点位的分类垃圾桶,并有志愿者专人定时值守。
尽管是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第一天,但居民们分类投放的意识很强烈。7:30~8:00期间,居民基本可以做到湿垃圾破袋投放,倒完湿垃圾后再将袋子扔进干垃圾桶。
有居民表示,不知道陶瓷属于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最后在指导员的帮助下,投入干垃圾桶。指导员张先生还为投放正确的居民进行扫码积分,积分可以兑换餐巾纸等礼品。为了居民投放垃圾后手部清洁,指导员还专门准备了一瓶自来水,随时现场帮居民冲洗手部。
上午8:50,在黄浦区中南小区,市区两级部分人大代表进社区了解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参与进社区的上海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向一名居民了解到,居委和物业都上门宣传过垃圾分类,简单分类已难不倒他。
许丽萍说,上海市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热情很高,参与度也很高。她认为未来在源头分类上,准确率会进一步提升。在收运和末端资源化处置方面,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对“混装混运”等违法行为零容忍,末端的资源化利用体系需要尽快完善。
上午9:30,静安城小区,56岁的居民张女士拎了一个桶来扔垃圾。桶的下面直接放置湿垃圾,而上面则是套着塑料袋,用来装干垃圾。
“有的邻居改造了饮水桶装湿垃圾,减少湿垃圾塑料袋的使用,也可以不用破袋,这儿是可冲洗放湿垃圾的垃圾桶。”张女士说,他们小区是4月18日开始试点。
15分钟后,湿垃圾清运车抵达静安城小区,运走湿垃圾。据现场作业人员介绍,该小区每天产生湿垃圾10~12桶,每天清运1次;干垃圾18~19桶,每天晚上清运1次。该小区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定时”投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一天,上海市民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直击公共场所:早饭吃干净再扔
早上7:00不到,记者来到早高峰客流量密集的轨交二号线人民广场站。这里是多条轨交线路的换乘枢纽站,聚集了大量商业区和办公楼。出门匆忙,不少白领都会选择在地铁站候车时迅速解决一顿早饭,一盒包子或一只面包,配上一盒牛奶或是一杯豆浆。
记者发现,不少白领步履匆匆,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垃圾桶旁。半杯还没喝完的豆浆,在被丢进干垃圾桶之前,小伙子又猛吸了几口试图“清盘”。本来有只吃了还剩一口的面包,直接塞进了嘴里,这才把空袋子扔了。甚至还有一名乘客因为找不到湿垃圾桶,直接把手里的红薯皮用纸巾包了包塞到双肩包里。
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从即日起,公共场所设置可回收物、干垃圾两类收集容器。这也意味着,在包括地铁站、公交车站等一些场所,湿垃圾收集桶将退出公众视线。
根据新实施的《条例》,公共场所的干垃圾桶应该扔餐巾纸、一次性餐具、污损塑料袋、污损纸张等;可回收物箱则是废玻璃、废塑料、废纸、废金属、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的去处。
“垃圾分类让我感受最突出的就是‘不浪费食物’了。”刚把空袋子扔进干垃圾桶的陈小姐表示。垃圾分类实施首日,诸多细微的变化正在改变着这座城市。
直击外卖平台: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旅店、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因此自7月1日起,上海外卖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7月1日上午,记者分别在饿了么和美团上下单,测试这两家外卖平台是否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记者发现,饿了么与美团外卖平台上都有让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的选项,且两家平台都有能量奖励吸引消费者不选择餐具。
在饿了么平台,如果消费者不予理睬餐具份数一栏,系统会默认不提供餐具;在美团外卖平台上,下单前强制性要求客户选择餐具,不选择则无法下单。
记者先在饿了么某商户上点了一碗炒饭,付款前餐具份数一栏中标出“选无需餐具,用支付宝付款获得能量16g”,记者“故意忽略”餐具份数这一栏,直接付款成功,送来的餐点没有提供一次性餐具。
随后,记者又在美团外卖平台下单,付款前强制弹出提示框:“应上海新条例要求,商家不得提供一次性餐具,请按需选择餐具”,其中选择无需餐具(能量+10)。记者发现,美团外卖平台下单前会强制弹出选择餐具的提示框,可以选择提供餐具,也可选择不提供,如果无视这一提示框,则无法提交订单付款。
直击处罚现场:拒不整改从重处罚
7月1日上午约10:00,位于静安区愚园路1号的宏安瑞士大酒店,因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依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市城管执法局责令其立即改正,如果拒不改正将处以罚款。这是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在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一天开出的第一张责令改正通知书。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针对不同的当事人及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罚款幅度。在制定裁量基准时,城管执法部门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次数等因素,设定了相应的罚款基准,以使执法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彭燕玲表示。
全市层面看,记者从上海市城管执法局获悉,今年1~6月份,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5.32万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1.82万余次,共检查各类单位29230家次,其中检查居住区物业企业12068家次,共教育劝阻相对人17566人次,督促相对人整改9642起,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27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