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见习记者施文郁 记者白雪
在中国工业转型发展的浪潮之中,有的企业迎风而进,闯出了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有的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同行拉开了距离。历史洪流中的不同命运,常令人唏嘘,更给人警醒。 不久之前,媒体刊发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的《三个机床企业的不同命运》一文:两个曾经全国知名的机床行业骨干、排头兵企业,如今资不抵债被兼并重组,而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连光洋却风生水起,成为高科技明星企业。大连光洋的发展之路,能否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样板,令人深思。
世界第一的“地下机床王国”
走进大连光洋老厂区的恒温地下工厂,工人们正在组装五轴数控机床。“目前有100余台五轴数控机床正在同时组装,这个量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对记者说,“我们的目标是在5年之内,把五轴数控机床提高到世界同类通用型五轴机床的最高水平,产量逾千台。”
温文尔雅的于德海并不觉得这是什么豪言壮语,实际上,大连光洋的国产自主五轴机床产量已经连续五年国内第一,如果不是受老厂区的加工能力所限,同时组装百台机床的纪录可能早就被打破了。于德海的底气来自于正在建设中的大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建成后这里将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工厂,突破瓶颈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世界第一”的项目,是于德海未来计划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项目建设用地约46公顷,预计达产年产值超百亿元,年利税25亿元。该项目已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并在2016年8月16日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东北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127个重点项目之一。一期建设一座单体25万平米的地藏式恒温恒湿厂房,建成达产后,可推动大连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早日成为我国战略性高端装备的制造基地,预计今年年末可以实现部分投产。
被逼出来的光洋之路
如今已成为业内明星企业的大连光洋,事实上一开始并未计划主攻高档数控机床。按照于德海的说法,这是被市场需求和国内现状逼出来的。
从2000年开始,大连光洋进入数控系统领域。机床是工业之母,而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它的国产化意义重大。但是初始之路并不顺利,为了推动数控系统国产化,当时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的领导非常重视大连光洋的发展,曾协调东北两大机床厂,希望他们而使用大连光洋的国产数控系统。但当时的市场情况是,机床安装什么系统,由用户决定,生产企业并没有多少选择权。
研发的系统市场不认,卖不出去,光洋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被逼无奈,光洋决定自己生厂机床,安装自主研发的系统,以数控机床成品向市场和用户展示光洋系统。自此,于德海定下了一条铁律:光洋生产的每一台数控机床必须配国产数控系统。光洋是迄今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只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制造企业。
就这样,大连光洋走上了制造高端数控机床之路。
被卡出来的全产业链
大连光洋研发高端数控机床,渐渐引起了国外机床厂家的重视。五轴数控机床是中国建设工业强国的重要工具,被称作“大国重器”,航空航天、高端军工、核电等等重要工业领域的零部件,都需要高端数控机床来加工。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端机床的制造实施技术封锁,希望以此卡住中国工业发展的脖子。
2006年,为验证数控系统的五轴功能和性能,光洋计划向美国、德国企业采购转台、摆角头等关键功能部件,但美国不卖,德国有限制。这样的情况,光洋遇到的太多了。“曾经购买过一台进口设备,生产厂商对设备的安装、使用都给予苛刻的限制,甚至为防止挪动进行了加密上锁,一旦挪动,数百万元的设备将自动锁死报废。”于德海说。
其实,这不只是大连光洋一家公司面临的窘境。我国机床产业在完成数控代际升级过程中,核心技术和主要功能单元、关键部件基本依靠进口,大部分企业产生了技术路径依赖,技术创新能力弱化甚至丧失,而技术道路的选择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不同命运。
面对封锁,大连光洋决定走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重点聚焦国家急需的高档数控系统、五轴数控机床及关键的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投入坚持 “股东零利润保留”,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目前,大连光洋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备了研制性价比位于全球前列的各类五轴数控机床的能力,特别是在直线轴、角度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完全自主的“光洋模式”
光洋所有的机床关键部件研发是完全自主的,因此在技术进步、性能提高、可靠性保证上,没有任何障碍,不受他人限制,这也使得光洋有可能把航天发动机关键零件的工艺定量化需求摸清楚,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的设备。
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大连光洋已经构建起从工艺、机械、关键执行部件、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传感、数字化虚拟设计平台,到各类伺服电机、自动化液压系统和人造理石床体床身等高档数控机床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拥有可以完全满足数控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开创了整机与系统相结合,加工工艺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数控机床技术与数控系统技术研发、产业化无缝对接的机床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被业界称为“光洋模式”。
多年的持续投入,让大连光洋的自主创新之路结出了累累硕果。目前,大连建有“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行业唯一)、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0余个研发平台。围绕数控技术领域布局专利申请3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2项;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制定9项;完成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承担及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东北振兴专项、国家引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项目课题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