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李丹琦 记者缪晓琴7月9日,在由工信部和公安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的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论坛上,发布了2019年度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创新实践示范项目。其中,上海电信申报的《运用OIDD数据信息,精准锁定及处置漫入“高危区域”诈骗电话》项目获评“2019年度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创新实践示范项目”。
实际上,这已经是公司第三年获得此项殊荣。2017年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团队专注于防通信诈骗项目。2018年7月“天翼鹰觑”防范通讯诈骗分析处置系统上线,对疑似骚扰电话的号码进行实施监控处置,更有效遏制了骚扰电话数量激增的势头,为推动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年,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
近年来,借助通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自取消国内漫游收费后,北上广三地的号码受到全国用户的青睐。2018年6月以来,手机号码涉及“冒充领导”和“冒充公检法”等的违法诈骗案件数量陡升,上海每天发生被骗数量达到150起以上。
此前,公司配合公安等部门对相关涉案号码做了查询与处置工作。为了及时把涉嫌诈骗的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主动精准识别出疑似诈骗号码成为用户以及公安部门新需求。
2017年,公司上海电信防范通讯信息犯罪专项工作团队专题研究并开发了“精准锁定及处置诈骗电话”系统。网络运行部网络安全处处长姜姚瑶说,这一专项工作在业内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大胆地做了一些开发和设计,利用前期多渠道获取的诈骗号码样本做大数据分析,进行模型的搭建,在反复验证、模拟数据提取、与用户感知以及涉诈的案件号码相比较,经过多次反复中探索,输出疑似高危号码清单,形成了高危号码库。如果发现用户为疑似用户,我们会作进一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姜姚瑶说道。
2018年反诈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对系统进行了迭代优化,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采用了新平台用于判断高危用户手机实时位置,实时监测用户在高危区高危轨迹。结合诈骗号码样本分析,进行用户画像与大数据挖掘,进一步提升了对诈骗电话的命中率。”姜姚瑶说道。
在三年时间里,“天翼鹰觑”防范通讯诈骗分析处置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创新迭代,与公安反诈中心联动,打击通信诈骗。
开机即关停,让骗子无法施“蛊术”
今年1月上旬的一天上午11点,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警情预警,发现高龄老人于阿姨接到了外省诈骗电话。中心民警立即拨打电话对其劝阻,却无法联系到阿姨。紧急状况下,中心通知属地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但现场寻人并不顺利,直到下午近14点,民警才找到了于阿姨,让于阿姨避免了被骗的损失。
事后于阿姨回忆,她在当天上午接到自称是公检法的电话,要自己配合将“涉案资金”转到一个安全账户,同时还给了一个上海“办案”手机号,让于阿姨在到达ATM机后联系对方。当于阿姨按照要求在ATM机旁现场拨打这一号码时,却发现电话的语音提示一直是“已限制呼入”。
得益于“天翼鹰觑”防范通讯诈骗分析处置系统,这个“办案”手机号于13点在广东某地开机,开机下一秒被自动关停。不会操作ATM机的于阿姨联系不到诈骗团伙,这才为警方找到于阿姨赢得了更多时间。
实际上,发生在这个“办案”手机号上开机即关停的情况只是“天翼鹰觑”系统从网络源头成功“掐灭”通信诈骗苗头的一个缩影。自去年7月这一系统正式上线一个月,上海电信在工信部12321被举报量就下降48%,半年后举报量下降了70%以上。根据上海市公安反欺诈中心反馈的信息显示,上海电信在三家运营商中的涉案号码总量最低。从网民安装的某APP骚扰电话拦截数据来看,上海电信手机号码的被拦截的次数连续三年大幅下滑,被拦截量占比仅为总量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