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为期四天的2019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广州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超序之美”为主题,汇聚科学、5G、人工智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化、产业升级等为热门话题,共举办22场会议,设有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展馆。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演讲嘉宾和2万名观众共同出席参与。
其中,源自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幼教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专家——宾果智能,在本次的G-startup创新创业大赛上,击败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创业团队,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大赛冠军。同时,在27日上午举办的未来教育峰会中,宾果智能CEO闵海波以《人工智能赋能幼教 实现真正的因人施教》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闵海波表示,尽管过去十年里中国幼教行业发展迅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质”和“量”上,仍有不可忽视的差距和不足。关于当前的中国幼教情况,有一组数据可以概括:适龄儿童约5000万人,在园数量约4600万,幼儿园总数25.4950万所,生师比17.2:1。也就是说,除了400万儿童、2.2万家幼儿园的缺口外,“两教一保”的幼教从业人数也有近200万的缺口。
同时,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师资质量,如芬兰需要硕士以上;美国一般是硕士甚至是博士;新西兰实习时间不低于56周,基本是本科以上;更加严苛的日本,学前教育在全球质量都很高。而中国的幼教从业门槛则相对较低。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幼教老师专科以上学历仅57.3%。而更严峻的,是地区差异明显:本科率高于36%的仅有8个省,而低于15%的则有5个省。除了北上广深等城市,广大的三四五线小城市,师资质量不容乐观。
过去几年里,宾果团队走访了全国近1000家幼儿园,切实地了解了幼儿园里老师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作为创业者,同时也是2个在园孩子的父亲,闵海波表示,在目前如 “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普惠化”、“信息化”的政策下,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同时又想让孩子“乐享童年”的观念下,在希望“多才多艺”又“因人施教”的社会变化里,他能深切地感受到幼教事业的压力和无奈。因此,这个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类脑计算与认知实验室”走出来的团队,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去赋能学前教育。
宾果智能CEO闵海波主题分享:《人工智能赋能幼教 实现真正的因人施教》
宾果智能幼教解决方案涉及硬件、软件、云服务、大数据、内容平台等部分。产品包含可以讲科学课和口才课等,弥补师资短板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机器人BINGO老师;人脸识别并记录数据的智能安防闸机;记录儿童成长曲线的智能身高体重一体化测量仪;有着丰富课程,可以讲故事,"读绘本,到哪页读哪页"并实现家园互动等的小机器人;有幼儿课堂表现、健康、绘本阅读、脑科学等专业评测系统;还有可以陪伴儿童成长,依据幼儿大数据分析定制专属教育方案的算法系统……
闵海波认为,事实上,这一代80和90后的年轻家长们,在“教育驱动”和“拥抱智能”的特点下,是非常愿意参与孩子的教育并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因此,宾果智能从硬件到软件,从幼儿园到家庭,从学习到娱乐,都旨在实现以A.I。教育机器人为核心,以“情景+角色”的高度智能化、互动化和游戏化为特性,打通家园全场景教育,增加家长的参与度,实现科学育儿,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提供新型教育供给服务,破解幼师“招不到、留不住”的困境。
而除了补充师资短板,提升幼儿园特色,信息化和智能化也能更多的解决管理运营效率,尤其是安全和信任问题。比如智能安防更严格的安检,可追本溯源的信息也让家长和教师都更放心。除此之外,最重要、也最长远的,则是因人施教。
“为什么是因人施教,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为我们做的,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人文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教学授课、单纯的望子成龙,更多的是陪伴。他知道孩子的名字,知道孩子的信息,知道孩子上课举手了吗,下课有没有蹦蹦跳跳,回家读了什么绘本,知道孩子是不是开心;还懂得为孩子打算,帮孩子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最终通过串联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帮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让他不再孤独,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闵海波说道。
据了解,今年三月,宾果智能获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批复“未来幼儿园+A.I。教育机器人”的课题专项,其目标包括厘清、明确、解决、探索、制定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的A.I。教育机器人在学前教育行业中的赋能应用。同时,这个项目的数据意义也将真正的落实因人施教。此外,宾果智能还是教育部学校规划与发展建设中心发起的“未来儿童中心”及“未来儿童中心幼儿园”的智能化体系承建单位,今年以来已陆续和多地政府、教育局、红黄蓝集团等签约合作。
尽管如此,闵海波也表示,幼教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除了需要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真正了解并解决产业链各层次人群的痛点外,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掉教育情怀、过度商业化。让孩子感受最前沿的科技,让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是愿景,也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