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李少辉、聂金秀、记者罗勉 日前,深圳市政府召开全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深圳市卫健委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调研活动,实实在在解决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痛点”。
据了解,今后,深圳将从构建体系和制度改革入手,全面推动社康机构和举办医院融合发展,把社康服务纳入医院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医院领导的聘任和绩效工资等挂钩。
纳入医院考核并与院领导聘任挂钩
市属医院“建高地”,区属医院“强基层”。深圳将完善基层医疗集团布局,把市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都留在区属医院。各基层医疗集团再继续下沉到“院办院管”的社康中。
不少市民总觉得,到社康就是去看病的。有些社康与医院干着同样的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不到位。今后这种“重医疗轻预防”的理念将得到扭转,深圳市民将能享受到33项免费或优惠的公共卫生服务。
除了这种“重医轻防”的理念,社康和医院是“双轨制”,比如社康建设投入不如医院建设投入,存在管理脱节、服务脱节、转诊渠道不通等问题。
为了督促医院“一碗水端平”,深圳市卫健委将从资源配置、业务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全面推动社康机构和举办医院融合发展;将社康服务考核纳入举办医院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领导班子的聘任、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等挂钩。
在制度层面,深圳市卫健委从医保支付“入手”,将协同市医保局深化基层医疗集团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协同市有关部门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将基层医疗集团医保“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动力落实到医院每个科室、每个社康机构和每个医务人员身上去。
社康服务将实现全流程信息化
“医生,我没带病历本,你能在系统里看到我上次去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资料吗?”这样的需求目前在社康机构还不能完全满足,社康机构与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之间还有信息壁垒。
深圳市卫健委将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社康机构服务流程,打通“最后一百米”。今后,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家庭医生签约、首诊测血压测血糖等健康管理任务都将汇总到每个人的“电子病历”中,社康与医院、社康与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与市民(App)信息可以同步看得到。同时运用“电子健康码”,支持全流程扫码服务。这样,就实现了无论去哪家社康或医院,都能“App在手,说走就走”的便捷。
此外,信息化还给应对各种纸质表格和公卫考核的社康医生们“减负”,把他们从埋头填表的“苦海”里解脱出来。
未来深圳还将建立市民健康积分管理制度,鼓励市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每个人都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