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据山东省沂南县发展和改革局消息,近年来,沂南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多规合一、整合统筹、创新共享、全域发展”的县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全力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县域旅游发展之路。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坚持多产融合,做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
打破旅游自循环体系,发挥旅游业带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产业优势,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和融入文化、农业、工业、商业、体育等相关要素,实现“行行+旅游”跨界融合。
“文化+旅游”依托以智圣诸葛亮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沂蒙红嫂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温泉文化、沂蒙乡村民俗文化建成了大规模的汉式景观区,沂蒙红嫂文化旅游园区,智圣汤泉、颐尚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以铜井镇、马牧池乡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组团,带动文化外溢、效用倍增;
“农业+旅游”立足种植、养殖农业产业基础,发展渔业、林果采摘、有机蔬菜、创意农业、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30余处,带动“新六产”有机融合;
“工业+旅游”积极推动工业优势产业向旅游业延伸,发展电动车分时租赁、休闲食品加工、鞋艺小镇等工旅融合项目,通过厂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产品变旅游商品,进一步扩展工业发展创新空间;
“教育+旅游”依托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了红色研学游产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村生活体验相结合,打造“十个一”体验式红色培训教学、“小八路夏令营”等特色研学产品,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省级推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
“文创+旅游”依托红石寨景区及各类体育运动协会组织,引进健步行走、微型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活动;融入“文商学养闲情奇”新旅游要素,发展了温泉、滑雪、中医药养生、房车露营、特色垂钓、商务会展、红色研学等新型旅游业态;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以“文创”为催化剂,挖掘本土特色生态资源与地方文化,以“传统手工+创意”的方式,实现民俗手工再创,研发适合当下审美和生活需求手工艺品,活化并传承民俗手工艺,创新策划文创市集、设计走入乡村、赶山、相亲会等创意活动,开创乡村旅游共建共享的全新发展模式,被列入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坚持地方特色,做精全域旅游要素保障
深度挖掘民间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积极培育旅游要素。相继组织开展“到沂南不可不买的十大旅游商品”、“十大金牌小吃”、“十大餐饮名店”等系列评选活动,挖掘唯一性资源打造“智圣宴”、“红嫂宴”、“支前餐”等特色主题宴席,高标准建设红石小镇、温泉小镇等小吃一条街;大力发展以“沂蒙乡居”为特色品牌的精品主题民宿,编制《沂蒙精品民宿建设管理标准》,按照设施现代、氛围休闲、主题个性、环境生态要求,对乡村民宿和农家乐进行星级提升,建成石崇崮大院、朱家林、新立村、五彩庄、常山庄、竹泉村、林海花田、白沙洲等山地型、乡村型、滨水型精品沂蒙乡居民宿群落,引领全县的食宿接待设施向主题化、精品化、中高端化方向发展。
截止目前,全县A级景区发展到23家,2018年实现接待游客172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101.6亿元,分别增长20%、30%。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旅游发展、交通先行理念,积极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建设了综合性游客集散中心,形成1+N旅游集散体系,先后实施了西外环北通、石常路、临沂快速路、依黑线改建等道路工程,将全县主要景区及旅游扶贫村串点成线。沿沂河、汶河建设了城市绿道、骑行游慢道。
推出知豆电动汽车城市共享系统和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解决了游客“最后一公里”的通景难题。根据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标准,新增和改造166块旅游交通指示牌。主要旅游景区全套更新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导向标识。
深入开展厕所革命,三年累计新建改建190余处旅游厕所,厕所建设从县城、景区向乡村及道路沿线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