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细长的豆角挂满支架。 朱柳融 摄
中新网柳州10月9日电(朱柳融)网上店铺超过1.2万家,日均销量约100万袋,这是“网红小吃”柳州螺蛳粉占领食客舌尖的速度。这也激发了广西柳州市对豆角、酸笋等原材料的需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村民将采摘的豆角扛出豆角地。 朱柳融 摄
10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的鱼峰区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豆角基地,翠绿细长的豆角挂满了支架,采摘的农民穿梭在其中。
“我们家种植有3亩豆角,一季收入约万元。”50岁的王眉村村民黄彩球表示,这是她种植豆角的第三年,现在每天采摘200斤,有老板收购,每斤1元左右。
工人在查看酸笋的腌制情况。 朱柳融 摄
种植豆角的不仅是黄彩球,50岁的黄立梭种植豆角达12亩。“一年可以种两季豆角,每亩收入8000元不是问题。”黄立梭表示,比种稻谷收入提高很多。
这得益于柳州袋装螺蛳粉生产和销售火爆,促使豆角、竹笋等原材料需求量大增。坐落在鱼峰区的柳州市螺蛳粉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入驻企业23家。据统计,该园区袋装螺蛳粉企业每日生产约需要米粉31吨、酸笋23吨、豆角18吨、腐竹10吨。
工人在查看酸笋的腌制情况。 朱柳融 摄
为鼓励村民种植豆角,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与王眉村签订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村民根据订单种植、养殖螺蛳粉原材料。鱼峰区也把豆角、竹笋等螺蛳粉原料列入奖补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区增加豆角种植面积3000多亩,辐射12个村900余户,其中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户300多户。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的需求下,种植豆角、竹笋等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黄彩球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2016年脱贫,种植豆角之余,丈夫还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黄彩球表示,明年还会继续种植。
工人正在分装酸豆角。 朱柳融 摄
当村民们大力发展种植业时,曾在外省打拼的黄彦志投身豆角、竹笋的加工,2016年回到家乡创办白沙酸厂。
“得知柳州市大力发展螺蛳粉产业,我动身回乡,通过传统制作方式腌制豆角酸、酸笋,获得很多企业的青睐。”黄彦志介绍,如今白沙酸厂已由当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值达千万元的规模企业。
黄彦志介绍,白沙酸厂按“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发放种子、指导技术等方式,带动白沙镇及周边乡镇种植豆角和竹笋。2018年,该公司带动农户种植青豆角2500亩,竹笋1200亩。其中带动62户贫困户种植青豆角和芥菜,促进每户增收约1万元。
村民在整理采摘的豆角。 朱柳融 摄
2014年底,柳州第一家螺蛳粉预包装生产企业诞生,通过互联网的推动,螺蛳粉成为“网红小吃”。目前,柳州螺蛳粉网上店铺超过1.2万家,日均销量约100万袋,销售收入超过45亿元,全国实体店铺超过8000家,并远销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该市此前出台的《促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推进螺蛳养殖、竹笋与豆角的种植,及腐竹和米粉规模化生产等,形成产业化集群优势,为螺蛳粉产业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