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栾相科、苗露报道
从人均预期寿命35岁到77岁,从缺医少药到有病可医,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实现全民医保,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这其中,一代代行业的思考者与行动的引领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10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健康中国 科创先行”2019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大健康产业风云企业/人物评选颁奖仪式在北京开幕。论坛会聚了众多大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健康中国建设中,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医药成果惠及大众等行业命题。
“从管理和经营的角度来看,健康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创造资源,把资源有效配置,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这是人类健康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长金碚发表开幕致辞和主题演讲,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阐释新时期国民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金碚指出,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们对健康的管理和经营,老百姓满意了吗?我们当前采取的方式是可持续的、公平的吗?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资源配置是合理的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只有个人、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健康中国”。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存在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共计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目前很多医疗资源向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大城市挂号难,“虹吸效应”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匹配资源、均衡资源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医院改革新课题
我国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十年以来,历经了药品全流程改革、公立医院改到位、医保发挥保障杠杆作用三个方面的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指出,当前我国医改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和繁重,这其中,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改革的“深水区”。要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在院长论坛环节,来自国内多家知名公立、民营医院的院长围绕医院改革、质量管理、医联体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在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与会院长指出,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政策和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分级诊疗推进难,关键是人才下沉太难。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未来信息化是推进分级诊疗的一种好手段。
在抓好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如何平衡医院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此,与会院长一致认为,医院坚持公益性义不容辞,同时提升诊疗水平,通过新技术提升诊疗技术手段才是获得经济效益最有效的办法。医院的公益性和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矛盾的,是互相促进的。
人民健康新需求
得益于经济水平增长、教育水平提高、传染性疾病国家防控计划的实施,近30年来我国在减少传染性疾病、母婴疾病、营养相关疾病负担和伤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慢行疾病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健康最重要的因素。
今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方面,明确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关注疾病到关注生命全周期。
此次论坛上,“慢病防治”已然成为一个新的关键词。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指出,我国由于老龄化加剧,慢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占到国家总死亡人数的86%,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因此,加强慢病管理刻不容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院长席家宁指出,老龄化表现在康复医学里面很大的问题是人体各方面的功能出现衰退。吃药、打针和手术是临床医学主要的技术和手段。发展到新的阶段之后,人们开始追求微创、微痛。医学的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无创、无痛的阶段,就进入到康复医学的阶段。时代在呼唤康复医学的发展。
封国生对我国慢病管理提出了进一步建议。封国生指出,要加强政府主导,转变治理理念,推进医联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强专科医生对全科医生的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宣传,倡导正确生活方式和健身防病的理念。
产业科创新生态
“推动大健康产业高速增长,在于科研引领、创新突破,要有新的技术牵动新的发展。”石药集团董事局主席蔡东晨指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于化药制造发展起来,生物医药也是全球医药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制药企业要生存,就要在创新中求生存。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4+7”带量采购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医药市场格局面临重塑。大变局之下,到底是坚持做好仿制药,还是及时掉头转向创新药?这也成为国内上千家药企共同面对的抉择。
“看看现在中国销售最好的药是什么?外企生产的。它们创新药的比例非常高,仿制药的比例非常低。中国制药行业要有出路,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其他的。”冠昊生物副董事长陈庚辉说道。
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则认为,企业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企业的资源、能力、布局相关。“国内企业也应该追求成为细分市场领导者,不管是治疗领域还是技术平台,应该做一些相对比较强的,能够找一些自己擅长的,而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是越精越好。”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新时期,传统中药企业同样寻求科研创新突围。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指出,只有真正有效的中药才能由历史检验和传承。中医药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让产品、品牌焕发新的青春。
广东康爱多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宝元表示,中医药更大的市场空间不在院内,而是在院外。中医药更应该着眼于健康干预的活动,实现从疾病向人,从个人到家人,全病程到全生命周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