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12月19日讯 从数年前的实物货币交易,到欧美盛行的信用卡消费,再到中国引领的移动支付创新,直至今日大行其道的刷脸支付,支付介质的巨变给如今的支付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刷脸,改变的不仅仅是支付方式,更是引领科技、金融等多个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一、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人脸识别随着光电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可以快捷、精准、卫生地进行身份认定,具有不可复制性,即使做了整容手术,该技术也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原来的你”。
人脸识别系统在世界上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在中国就已广泛的应用于公安、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数码相机、智能玩具等民用市场,人脸识别支付即是应用于人脸识别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支付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二、人脸识别支付的三大平台
从现金支付到刷卡,从二维码支付到人脸支付,支付方式又出现了新格局。2013年,支付宝用户达3亿,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同年,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加速入局。直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高达166.1万亿,刷脸成为新增长点。今天,阿里、腾讯、银联全面布局加速刷脸支付应用场景落地,三大巨头争相布局,其意义在于刷脸可真正从用户层面实现“无端”,让不善于操控手机的人群成为移动支付的新增量。
支付宝:“蜻蜓Plus”
支付宝推出了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2款新刷脸支付设备“蜻蜓Plus”一体机与“蜻蜓Extension”分体机,并宣布开放“轻会员”能力,与“蜻蜓”打通。“轻会员”能力是支付宝今年面向商家数字化经营需求的最新创新,在此模式下,消费者办理会员时无需预付费或储值,即可先享受会员权益,到期后再结算会员费。支付宝的人脸支付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后四位,之后就直接可以刷脸支付完成支付。
支付宝智能设备事业部总经理钟繇日前在支付宝开放日时表示:“人脸支付是未来全行业的大趋势,五年前二维码收款出现到如今的快速普及,相信人脸支付的时机已到,使用一张脸购物的未来已经不远。”
除此之外,今年支付宝人脸支付商户和消费者规模增长均在10倍以上。为推广人脸支付,继今年4月提出30亿元补贴之后,未来支付宝的补贴力度将“不设上限”。目前支付宝刷脸支付已经进入10+个行业,拥有20+设备种类,5000+IoT生态合作伙伴。
微信:“青蛙Pro”
近日,微信支付官方宣布其刷脸支付产品“青蛙Pro”正式开售,售价1999元。同时,微信支付针对自采微信青蛙Pro推出了一系列奖励措施,最高可获得“摄像头点亮奖励”+“设备落地奖励”+“设备活跃奖励”共1999元返现,无负担购机。
“青蛙Pro”开放支持小程序、微信卡包的基础上,微信支付还推出了“互动海报”等多个行业专属新功能,实现“刷脸即会员”,真正建立起门店智能硬件入口与微信大生态的强大连接。
银联:“刷脸付”
智慧支付“国家队”也已正式入场。银联日前联合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刷脸付”。银联等多家单位的“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已经被北京、上海、四川等六部委选定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省市纳入试点项目范围。
三、刷脸支付的应用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刷脸支付在解决了体积、成本、使用环境等问题后,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市场,相较当下的扫码支付更具优势,刷脸支付代替扫码支付或许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设备安装费相当于是零成本安装刷脸硬件设备。根据支付宝制定的规则,如果刷脸支付达到一定额度,支付现金返还奖励,力度就像几年前推广二维码支付一样。
刷脸支付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目前主要是线下零售店,同时刷脸支付设备体积也在不断缩小,小零售店外,刷脸乘、取款、挂号、加油等场景也不断在深化落地。
四、加快制定监管制度
在今年9月20日举办的金融网络安全论坛上,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对外表示,针对人脸识别支付应用,线上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存在诸多风险,应用条件不成熟。“不过,针对刷脸支付应用,线下应用风险相对可控,基本具备试点应用的条件”。李伟发文称生物识别技术正迅速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要冷静看待生物识别技术。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监管部门之一,对于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高度敏感,正在加快制定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管理标准制度。相关部门将发布人脸识别相关金融标准,以明确人脸信息在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正从防范风险的角度为人脸支付划定创新底线。近日,由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27家机构共同组成的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将主要聚焦个人数据管理规范、技术规范、接口规范等方面,制定人脸识别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此前,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这也为人脸支付顶层设计打开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