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 袁雪飞
近年来,江淮平原的东部,快速崛起了一座绿色之城——淮安生态文旅区。要说过去10年淮安哪里变化最大,答案是淮安生态文旅区。自2008年6月启动建设,该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短短数年便完成了从杂草丛生、泥路难行的农村,到高楼林立、草青水绿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的转变。2014年,该区踏上“产城融合、二次创业”新征程,制定了“一年夯实基础,三年谋求突破,五年全面提升”的三步走目标。经过几年建设发展,一座崭新的宜居新城、智慧新城、活力新城渐渐撩开面纱。
托住民生“底”,温暖百姓“心”
谈起10年来生态文旅区的变化,68岁的高素蓉十分感慨。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居民,高素蓉是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原来居住的村庄拆迁后,高素蓉搬进了离原住址不远的崭新小区悠园新村。“10年前我们这里还只是村庄和农田,现在什么都有了,比起大城市一点都不差,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高素蓉一连说了3个“好”字:“过去难走的泥土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宽阔大路,好!过去遍地的杂草和污水塘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风景优美的公园和道路绿化,好!过去的农民如今变成了市民,住进了漂亮、舒适的高楼大厦,老人拿上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孩子上了全淮安最好的学校,好!”悠园社区党委书记姬民国表示,该小区虽然是安置小区,但无论是小区环境、配套设施还是管理水平,都达到了全市一流水准,居民的幸福指数很高。
淮安生态文旅区管委会主任方庆华说:“在新城区开发建设中,我们把原村民拆迁安置好作为最大的民生,努力让群众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市民化转型。”她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为了人民,淮安生态文旅区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将9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项目,稳稳地托住了民生的“底”、温暖了百姓的“心”。通过筑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公共服务、打造优美家园、完善路网体系,让老百姓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坚持“生态立城”,与百姓分享“绿色福利”
对于淮安生态文旅区的居民来说,中心城市建设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都市繁华,也让他们享受到了美好的自然风光。位于淮安生态文旅区核心位置、占地2420亩的淮安森林公园,是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高素蓉说,她几乎每天都会到公园里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对于在寸土寸金的家门口能有这样一大块生态绿地,感到十分满意。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以生态冠名的区域,生态二字被写入了淮安生态文旅区的城市基因。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茂萱介绍,淮安生态文旅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城”基础发展战略。首先,以绿色规划为引领,进行“绿色布局”,将绿色景观提升、海绵化城市等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其次,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绿色屏障”,通过打好环境保护“组合拳”、筑牢环境监管“防火墙”,重点实施“蓝天、碧水”等生态工程,确保白天可以深呼吸、夜晚可以数星星。最后,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淮安生态文旅区于2015年高分获评全国首个绿色生态示范园区,截至2018年底,建成绿色建筑规模近15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运营标识项目21个;绿化面积达473.7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36%,基本实现碳氧平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长值、PM2.5平均浓度下降值均位居淮安市前列。
以产带城,建设“人财两旺”新城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支撑,没有产业的城市既无生命力,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我们既要建设一个生态低碳的新城,也要建设一个‘人财两旺’的新城。”周茂萱说。
从2013年开始,淮安生态文旅区明确提出“产城融合、二次创业”发展思路,以城市为基础,以产带城、以城促产,推动实现城市与产业共同升级发展。淮安生态文旅区紧抓“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主体功能区、特色城市化的展示区和生态低碳的示范区”定位,精心培育载体平台,如五九创智街区、青创空间以及八戒苏北双创示范园区等,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围绕高质量发展,精准扶持、精准招商,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高铁商务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休闲、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总部经济与商务服务、商业服务两大成长型产业。
在淮安生态文旅区低碳内核的集聚下,创客中心、电商中心、第三方物流向这里汇聚,吾悦广场、拉特芳斯商业街、金奥广场、维也纳等国际知名品牌服务业陆续登陆,为打造现代商务核心区积蓄能量。截至去年底,淮安生态文旅区招引客商投资达126亿元,新增注册企业471户,个体工商户达1044家,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亿元,收入完成率、税占比指标连年位列淮安市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