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1月2日讯 12月28日,由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制智库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学术支持,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品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暨2019中国制造年度盛典,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国际新格局下的中国制造”为主题,邀请众多行业专家、部委领导、企业家参会,就国际经济新格局背景下“再工业化”浪潮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展开讨论。
以下为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的主题演讲:
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
制造业大家很关心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关系。我把研究中的结论性的东西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也感觉和我们搞金融人传统的日常想法不一样,我们原来以为是这样的,其实数据的表达不一样。我先把几个结论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什么是制造业强国?我们来回想制造强国基于中国人口大国的背景,基于这个背景讲强国,我们发现瑞士和以色列都是制造强国,什么是制造强国?
一是前沿尖端,就是前沿领域的高端技术。
二是体系健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像我们国家一样有这么强且工业门类健全的国家。
三是动态可持续。我们已经感觉我们一些制造业落后,一些产能落后,怎么办?能够主动的技术更新和改造等等,而在这方面我们恰恰存在问题。不仅科技前沿的东西财政、银行、市场自风险投资要支持,包括传统的制造业银行怎么支持?技术改造如何升级换代等等,这个体系本身能够动态的可持续的,不光是前沿,不光是全,而且是一个科研化的体系。
下面制造强国,根据一些指标,由高到低的排序,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占比主要占GDP的比例,从这个角度来看,制造强国由高到低,瑞典、荷兰、荷兰、新加坡,他们都是7万美元左右,这是人均,然后是比利时、美国、丹麦、奥地利、德国7万美元左右,日本、荷兰等等4万美元左右。从这里来看我们不是制造业的强国。
从金融对制造业强国的支持来看,从发达国家来看,既有金融业规模做的很大的,比如说瑞士、美国、英国,也有金融业规模比较小的国家,比如日、韩、德、法。英国、美国、瑞士这三个国家的金融是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的这样一个金融模式,我们知道美国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市场本身是全球的金融市场,他的金融活动很大,体现在金融的规模上就很大,从这个意义来说,他的金融业的规模比较大。我们制造业规模很大,29.74,但是金融的占比也很大,但是金融强国吗?不尽然,我们有一个脱虚落实的问题,说明我们的金融体制金融体系中间还是存在需要大量改善的问题。
这个图想表达的是金融制造强国有四组模式,圆圈部分表现为对制造业的集聚的规模,横是制造业比重由小到大,纵轴是金融比重。全球制造业强国中,既有金融大国,也有金融小国。比如瑞典、瑞典是金融业比较小的,金融业的规模并不决定制造业是不是强国的因素。金融业规模大,其金融活动很大比重可能并不是服务本国实体经济。日本、德国、韩国这三个国家很典型,制造业比重不小,但是在金融方面并不是大国。
还有一个想法,我们不管在文献总结或者说专家学者写的论著中,总感觉要发展制造业要发展金融市场,必须不停地提高融资比例来支持制造业,因此我们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也进行了比较分析。有直接融资的国家,比如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也有间接融资的国家,比如说奥地利、玻利维亚、中国等,中间是两者兼有的国家,比如阿根廷、比利时等。我们可以看到,不论何种金融结构,在支持制造业中都能发挥作用,过分强调直接融资比重,不一定有助于制造业的做强。
还有金融怎么支持,把制造业做强?金融和科技,金融和制造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里画了一个表。横轴从科技研发开始,已经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中试、规模量产、改进更新、转型升级、成熟退出等等。纵轴包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政府资本等,我们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要金融支持制造业强国,其实在支持的过程中,应该是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结构与金融的发展结构有紧密的关系,金融与不同生命周期的制造业企业的匹配关系,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有一些企业靠银行借钱是不可能的,银行做到雪中送炭不容易,他是要赚钱的,我们更要看到产业随着这曲线不断上升,从最初的财政资金用起,或者天使资金用起,慢慢进入融资,慢慢进入银行信贷支持,真正的进入批量生产是银行信贷。
根据我们对行过的理解,不管是处于技术创新,还是良性发展阶段,还是转型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等。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有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支持,当然,今天不是专门讲金融,我只是把题目讲讲。从良性比较角度,产业内嵌的金融发展逻辑是基于供应链、贸易链的商业信用金融发展,还有互联网金融,还有以实业为主导的财务公司和产业投资,还有新形势下怎么赋能型的发展,科技、智能、区块链等等怎么支持。当一个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时候要转型升级,在这个情况下,包括兼并收购、技改支出、迁移成本等等。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他们在风投上,在不同行业上,从这里我们也发现,因为今日没有展开,和中国在风投上的投资以及包括各级政府非常支持的私募股权投资和PPP中间,我们的行业分红结构有相似也有不太相似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的具体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