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缪久田、郭强、魏志尚、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产煤省份,是国家规划的十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2019年煤炭产量居全国第六位。根据规划,2020 年山东的省内煤炭产量要控制在 1.3 亿吨以内,“十四五”后期煤炭产量控制在 1 亿吨左右。
作为重要基础能源,煤炭产业在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能源支撑的同时,也伴生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 2018 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含湖区)129.90万亩,其中陆地塌陷面积为117.87万亩,湖区塌陷面积12.03万亩。“采煤塌陷地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出现‘盆地’及一定范围内的地表裂缝。”据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损毁了原有地形地貌的完整性,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的不相协调;另一方面地表塌陷也将会引起地形坡度的变化。“而在高潜水位地区,煤炭开采后重度塌陷区地表一般常年积水,中度塌陷区则随着年度和季节性变化,发生不同程度的积水。”据统计,山东 2018 年底因采煤塌陷产生的积水面积为 11.46 万亩;预计 2019-2020 年将新增采煤塌陷地积水区面积 0.57 万亩。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不仅影响农用地面积、农业产量,也影响了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沉重的压煤村庄搬迁压力——2016 年至 2020 年,山东省将搬迁压煤村庄 147 个,涉及41517 户、141782 人,预计搬迁费用将达 64.4 亿元。
对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影响也显而易见。采煤塌陷地对道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沉造成的路面低凹起伏不平、开裂等路面损坏。有关专家指出,到 2018 年底,山东省受采煤塌陷地影响的交通运输道路总长度为 180.32 公里。其中,省级以上的公路长度 150.08 公里,所占比例为 83.23%;铁路影响长度 30.24 公里,所占比例为 16.77%。
地面塌陷也影响了河流水系。据统计,到 2018 年底,山东省受采煤塌陷地影响的河流总长度为 107.53 公里。按行政区划统计,在山东省采煤塌陷地影响的河流长度占比最大的市是济宁市,影响长度为78.39公里,所占比例为67.55%;其次为泰安、枣庄和济南市。据预测,至 2020 年,山东省比 2018 年新增受采煤塌陷地影响的河流总长度为 3.12 公里。
煤炭开采导致农田塌陷积水,积水后农田在未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由原有的陆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湿地生态系统。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底,11.46 万亩农田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湿地生态系统。预计 2020 年,若未采取相关治理措施的情况下,山东省因采煤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湿地生态系统区域面积 0.57 万亩;到 2025 年,将有 1.6 万亩在无治理措施情况下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湿地生态系统;到 2030年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农田面积将达到1253.16 公顷 1.88 万亩。
“采煤塌陷造成耕地保有量减少、大量压煤村庄避险搬迁、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并可能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山东省能源局这位负责人表示,“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势在必行。”截至 2018 年底,尽管山东省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积 65.62 万亩,但仍有 52.25 万亩未得到治理,而且随着煤炭开采的延续,采煤塌陷地面积还将会进一步增加。“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促进山东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编制实施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这是推进全省煤炭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必须举措,也是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