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从2015年的一个种植基地4座实验大棚发展到2020年的12个基地320座高标准全钢双膜拱棚,果蔬大棚“土专家”薛新民用踏实为人、用心做事的执念,大处著眼、小处下手的原则,精心钻研、稳步前行,累计带动壮大府谷县11个村级集体产业,为山村普通群众与贫困户创造提供了2万余次劳动机会、250万余元劳动成本。
深钻技术:小温室也可大作为
薛新民,陕西府谷县圃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其名如其人,教师岗位退休后,专心做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家,潜心研究农业产业化事业。
2008年至2011年期间,薛新民先后在榆林市定边、靖边、佳县、吴堡等县区从事农业园区的经营种植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长期实践与经验积累,2011年,薛新民成功试验研究出全钢架双膜春秋拱棚的搭建与种植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全钢架双膜春秋拱棚是在传统果蔬大棚的基础上增加一层膜,具有根据区域小气候变化随时调节棚内温度、实现果蔬提前延后的独特优势。所采用的水肥一体化膜下微滴灌技术,可直接渗滴到作物根部,较传统大棚更加省水、省肥、省工。
2014年,府谷县代表团在参加第2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期间,接触到全钢架双膜春秋拱棚技术,经过洽谈与多次研究论证,该技术于当年被引进到木瓜镇常塔村试验种植。同年,薛新民在府谷县注册成立圃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据时任木瓜镇长现任庙沟门镇党委书记张玉斌介绍,圃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最初在常塔村实施开展了4座双膜拱棚进行试验种植,鉴于其经济效益和群众反响良好,后期续建42棚,平均每棚每年可实现1万的收入。常塔村大棚种植基地所需土地均为几年前该村平整出来的集体土地,此举有效解决了该村一直对所平整出的土地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的烦恼,切实实现了村集体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服务群众:授之鱼不如授以渔
常塔村46座双膜拱棚是由政府整合涉农资金、村集体投资建设、府谷县圃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以6年为期限,独立承包管理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村民除了每年可获得每亩450元的土地承包费和参与种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外,还可免费学习种植技术。村民张学为同其妻子从2014年开始陆续在常塔村双膜拱棚基地打工,每天可挣80元。建在他家土地的两座棚和基地办公场所,每年可为其创造4750元的土地承包收入。张学为表示,六年承包期限到期后,他计划不再向圃田种植公司承包自己的2座棚,他准备用这几年在务工过程中学到的种植技术,自己种植经营大棚,增加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薛新民及其企业承担助力脱贫攻坚作用的主要做法。目前,该公司共有27名管理员和3名技术能手,主要负责府谷县12个大棚种植基地的日常管理种植与经营。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都是来自大棚基地所在村落,均由薛新民一步步培养产生。
胡厂艳从2016年圃田种植公司在墙头农业园区打造大棚种植基地开始,便一边在大棚里务工挣钱一边跟随薛新民学习种植技术。平整土地、建棚、种植、浇水、施肥、调节室温、组织工人……经过4年的认真学习,胡厂艳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蜕变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能手。今年年初,胡厂艳被公司安排至常塔种植基地担任管理员,每月4000元工资。
“从农民成长为管理员我很幸福”胡厂艳坦言。眼下正值大棚基地用工高潮,胡厂艳每天除了调动分派工人务工外,还承担着为有学习意愿的农民传帮带技术的责任。“今年我所在大棚基地已投入劳动力500余人次,支付劳动费用4万余元”。
土地收入: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
连日来,府谷县古城镇五道河村双膜拱棚种植基地热闹不已,村民在棚内除草、施肥,干劲十足。一片片绿油油的瓜苗在精心照料下格外喜人,细长的藤蔓缀满了鲜绿的叶子,郁郁葱葱地覆盖在松软的土地上,生机盎然。
2017年,五道河村为弥补村集体产业经济的空白发展短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与圃田种植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实施建设了50座双膜拱棚。该项目由圃田种植公司入股建设,占股份三分之一并负责种植经营,村集体占股三分之二,并监管财务支出。
经过两年的种植经营,2019年7月24日,群众期盼已久的首次分红活动如期举行。分红活动中,该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将双膜拱棚所种植的西瓜、香瓜共计14余万元销售红利,按照资金股和人口股进行公开分配,资金股共设440股,其中16户贫困户占16股资金股,每股分得321元;其余424股为集体资金股,共13余万元,按全村总人数设1035股人口股,每股分130元。
据薛新民介绍,多年来,其在府谷县所经营种植的12个双膜拱棚基地,累计释放土地流转红利14万元,为各村集体创造41万余元土地承包收入,向合作股民分红30万元,为当地普通群众与贫困人口发放250万余元务工报酬。
经营发展:慢有为亟需稳思进
府谷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认为,双膜拱棚在府谷县得以成功推广,并稳步扩大规模、持续为基层群众创收增收,主要得益于薛新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运营理念。据了解,圃田种植公司在果蔬大棚种植过程中全部采用优质有机肥料。在管理上采取定量、定价量化考核机制。在用工上,多渠道创造当地农民与产业发展产生切身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了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在销售经营方面依托薛新民本人及其团队在农产品销售领域多年来的技术钻研和市场积累。
近两年,府谷县内许多乡镇和村集体在看到双膜拱棚种植技术的发展前景后,主动需求与薛新民建立合作关系。但薛新民始终坚持稳而思进、慢而有为,不做则已、做则致全的发展思维,从细从实从精致力基层农业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薛新民原计划与庙沟门镇西尧沟村集体合作建设的20座双膜拱棚项目受到搁浅。为此,他在大棚还未建设之初,便委托育苗商在内蒙古帮助育苗。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薛新民与其团队从整地、建棚、安置滴管技术到跨省运苗移栽,仅用了30天,为该村96户277名群众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品质是保障,信赖方生存。当前薛新民的双膜拱棚种植基地已在府谷县11个乡镇落地生根。基地产出的果蔬品质良好,已与府谷县城、榆林、太原等地的蔬菜零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下一步,薛新民计划充分依托榆林市东线府谷引黄工程45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指标项目的实施契机,在皇甫川与清水川的万亩良田上,积极引进多样化果蔬品种,潜心研究其生长因素和种植技术,以便逐步扩大种植和经营规模,真正实现其让黄土地里的农民在家门口品尝到南方时令果蔬的愿望,进而为府谷县农特产品实现市场化产销对接提供品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