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不断提高竞争力对抗逆全球化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期)在线上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因时制宜VS.刻舟求剑:直面疫情后全球产业链的潜在重构大趋势”,并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刘元春、黄群慧、刘志彪、余淼杰、沈建光、刘青联袂探讨。如何保持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当中的地位?与会专家表示,要在核心短板上发力,要在产业链的再造上面用功,要在进口战略、内外部一体化上下工夫。“只要我们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就能对抗逆全球化。”
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当中是否会发生去中国化进程?会对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长期来看,效率导向是支配企业行为的核心因素,它是可持续的,不随时间发生改变的基本逻辑。中国在上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正是遵循了效率导向的基本逻辑,才获得了极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受到现在全球化规则的转变和疫情的影响,中国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企业追求效率的核心逻辑。中国要进一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积极主动迎接全球大变局以适应它们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指出,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从短期来看,对中国有利,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将导致全球产业链朝着内向化趋势演化。未来,跨国公司可能考虑经济效率的同时,把追求安全、可控作为空间配置产业的重要标准。因此,从纵向来看,全球产业链趋于缩短,将纵向分工体系适度收回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生产。从横向上来看,全球产业链趋于区域化集聚,这将推动在特定区域当中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化的趋势。所以未来全球产业链集群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认为,疫情会使全球贸易总额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化基本方向和趋势没有改变,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具体来看,虽然全球多边经贸协商机制被弱化,但是诸边合作得以加强。后疫情时代,中国全球价值链的中心节点位置没有得到削弱,相反会更加牢固。一是中国具有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二是中国内部出现了产业集聚分工和产业专业化生产,三是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对外资有明显的吸引力。“外商撤资论”不符合外企利润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中国仍然还是会在全球产业链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保证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作用不会得到削弱。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贸易战之前已经出现了海外高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但是被美国的关税政策打断了,这方面,我们需要提前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逆全球化现象不是疫情后才出现的新现象,在2008年以后全球化指数就出现了收缩,今年预计会进入深度收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球化收益和全球化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陷入到长期停滞的状态,“低增长、低贸易、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高分化”的“四低两高”局面。但中国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不仅没有随着逆全球化出现去中国化,反而价值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进一步形成,使其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大幅度上扬。疫情也不会改变过去12年逆全球化中中国逆势上扬的趋势。
如何保持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当中的地位?如何实现中央提出的保供应链、产业链的目标?
黄群慧指出,第一,要基于疫情冲击对产业链进行仔细地比较和分类;第二,在大变局下,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的调整不仅仅要被动地调整应付,还要有主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本身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第三,要抓住数字化技术和龙头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第四,要积极推动由中国主导的新一轮全球化规则,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合作与治理。
刘志彪指出,未来全球产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因此,我国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为此,我们要:第一,营造专业化服务环境,加大产业链招商手段;第二,以强化专利为战略,密集研发投入为手段,实现技术赶超。第三,依托国内大市场实现市场强链。第四,加强产业链当中的并购重组,优化各省政府所搞的链长制的制度体系。
余淼杰认为,在确保资本密集型产业价值链中心节点的背景下,应该优先发展数字导向、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全球价值链。数字导向、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型的全球价值链是中国GVC发展的重点。进口高质量的中间品是实现产业附加值上升的重要途径。未来的发展应该是重构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因此,要坚定不移推动中国制造2025;在稳外资方面,要抓好龙头企业;推进多种市场化改革,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在市场上竞争。
刘元春指出,中国当前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基本盘,过去12年逆全球化已经证明了我们只要保持自身可持续的发展和内部盘的稳定,我们就可以在产业链里不断地提升,在价值链里不断地深化。保住基本盘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目前对于国内经济循环要进行构建,因此这里就要求我们要在核心短板上发力,要在产业链的再造上面用功,要在进口战略、内外部一体化上下工夫。同时,我们目前应该在提供新的公共品,构建新的秩序上做出一些努力。
沈建光认为,中国内需市场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只要我们能进一步开放,放开对外资的限制,很多产业链就会搬到中国来。此外,中国在全球还有很多领域还可以提高竞争力,其中数字科技的广泛使用十分重要,它可以大大降低传统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国内产业链的竞争力。这次疫情已经表明,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疫情抗击能力。所以,只要我们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就能对抗逆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