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后全球产业链:要重视美国对华为的打压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期)在线上举行。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青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大趋势?要重视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华为是“超级明星企业”,它将影响到整条产业链。“第一,理性看待重构,要因时制宜,不是刻舟求剑。第二,要坚持开放,这是我们的根本,十八大、十九大反复强调要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关键是要落实。第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制度的质量,产业链越高端越依赖于制度。降低国内成本和各种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同时整合国内市场,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第四,改变通过出口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单一方式,加强投资,通过投资到其它产业链中心实现资本收益,这可以缓解国内环境资源压力,也可以实现包容性增长。第五,加强创新,我们要直面科技创新活动中行政主导的癌症,科研决策中坚持科学至上。”刘青说。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因时制宜VS.刻舟求剑:直面疫情后全球产业链的潜在重构大趋势”,并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刘元春、黄群慧、刘志彪、余淼杰、沈建光、刘青联袂探讨。
对全球产业链会如何变化?报告指出,这次变化主要由于风险的考虑触发,但是仍然会兼顾风险和成本。一个是会有区域维度的变化,全球产业链会更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所在的地方集聚,但是全球产业链绝对不会大规模回归到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比较优势的力量仍会起作用,会形成发达市场+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模式。中国在亚洲产业链的中心地位会加强,但是与北美、欧洲的产业链通过贸易的联系可能会减弱。另一个是会有行业维度的变化,契约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链受到的影响最大;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产业链会调整,如公共卫生、国家安全;可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集中度高的行业会更高程度受到影响。中国有巨大市场需求,强大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中国仍然将是产业链重构之后的一极。服务中国和亚洲市场的产业链会加速向亚洲或者中国集聚,但是服务其它区域,尤其是服务美国市场的产业链可能会加速转移,这个转移会同时包括高端和低端产业。
刘青认为,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风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环节的数量,如果全球产业链链条越长,假设每个环节之间的交易风险是给定的话,环节越多,产业链总体风险就会越高。二是环节之间的交易风险。如果给定一个产业链生产环节的数量,每个环节之间的交易风险越高,整个产业链的总体风险也会越高。
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怎样的权衡?一是劳动力成本的差异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劳动力成本并没有发生与之前类似的大的突变。二是技术进步,以AI、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生产成本的构成。一方面,新技术可以用来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新技术会催生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果是常规劳动力的重要性会显著下降,这会改变生产的成本结构。三是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思潮的低落,或者甚至逆转,导致全球交易风险大幅度上升。民粹主义高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思潮的低落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就是现在国际投资、贸易领域一系列的匪夷所思的反自由化、反市场化精神的行为。四是全球治理规则显著弱化,一个是WTO,争端解决机制已经瘫痪。同时,关税/非关税措施迅速上升。五是全球产业链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就意味着其中已经积累了很高的风险。“美国目前的做法是一方面美国产业链去中国化,以追求自身产业安全,另一方面是中国产业链去美国化,通过自身技术优势打压来自中国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