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苎麻又称中国草,因麻纤维长,韧性好,耐磨防臭除菌质优而闻名世界。提起苎麻,民间流传“中国看湖北,湖北看咸宁”一说。咸安区曾誉为中国苎麻之乡,无论是基地还是产业都是叫得响的品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红极一时,家家户户种麻,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先后发展起双溪麻纺,天化麻业,银泉纺织等多家麻纺企业。一斤干麻一度卖到10元多。后来因受市场影响,一度陷入低迷,种麻面积大大缩水,不足2000亩。
近几年,咸安苎麻正依托领导重视,政策扶持,企业引领,技术培训,规模种植等多项措施破冰启航。如今走进咸安,6000余亩苎麻基地又见麻浪飘香的美景,工厂企业又闻机声隆隆的乐章。
发展基地,田野又闻麻飘香
砍断,打叶,喂料,伴着一阵“咚咚咚“的声音和微烟散开,3一4根2米长的苎麻被村民喂进半人高的小型机械里,随着杆碎飞溅,微绿脱皮的长纤维便露了岀来,麻就剥好了。“ 5月28日上午,记者在马桥镇垅口村一片苎麻基地里看到村民收麻的精彩一幕。
“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做事一年近3万元收入呢。"垅口村6组74岁的邹明满老人高兴地说,每天能搞100元很满足。
只见一片绿油油的苎麻基地里,2米多米高的枝叶繁茂,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高兴地收麻。只见村民负责砍麻,刀落麻倒;有的村民负责打叶,刀到叶落;有的村民负责打麻,杆进皮出;多人默契配合,紧张有序。
“麻皮到麻稍变黑了才可收,否则未稍纤维还未长成,就浪费掉了。头麻破杆好,发棵才会大才会增产;麻一年收三季,一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说起种麻收麻技巧,区农业农村局茶麻股长李大为如竹筒倒豆般现场开讲打麻要领,还现场演示手工剥麻技巧,刀从肉里过,去皮不去肉。
原来,马桥镇垅口村栽种756亩苎麻基地是咸蔡丹女士投资100余万元去年栽种的。从浙江打工回家乡创业的蔡丹今年52岁,一心想为家乡咸安发展苎麻做点事。
“苎麻长势非常好,蹭蹭蹭2米多高,为了及时收割,又投入4万余元购买了7台打麻机,有自喂式的,有半自喂式的,不仅节省劳力,还提高了效率呢。"蔡丹笑道,政府每亩补贴400元,苗是政府集中育出来提供的,支持力度很大,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咸安区 双溪桥镇三桥镇二组余大华还因种苎麻在农村建起小型轻钢别墅。“麻苗都是区农业局免费发的,去年区政府发了4万元的补贴;精华纺织集团还免费赠送我3台打麻机。”余大华说,曾经依靠种麻致富的他,2018年重拾旧业,已经种了80余亩,第一季麻就卖出了4万多元。
擦亮品牌,做大一根麻文章
如何擦亮品牌,重拾苎麻昔日辉煌?咸安区从上层建筑到平头百姓,正在共同努力探讨实践。
连日来,围绕推进咸安高质量发展“六大”活动《做大做强麻纺产业,打造百亿产业集群》调研课题,区委书记李文波多次下访城乡麻纺企业车间,走进双溪,大幕,桂花等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民意,不断拓宽苎麻产业发展思路。
记者从该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咸安区精麻纺织集团用麻量年可达1万吨,而按咸安目前自产量仅1600吨,苎麻生产前景广阔,加大生产可解决企业生产原材料不足问题,不用再从四川,湖南等外地长途采购,节约企业生产成本。
“为保证本地企业原材料供给,咸安区制定了全区5年发展苎麻3万亩的规划,按亩产平均400斤麻,市场价平均9元/斤计算,麻农除去成本比种植其他作物划算。”刚从湖南汉寿,沅江学习调研苎麻回来的李大为介绍,要提高苎麻产量质量,除了提高种植面积外,还要培育优良品种(如种产量较高的中苎1号,华苎4号,香苎3号)等。
咸安区每年拿出400万元发展苎麻产业,其中160余万元用于苎麻苗的培育,免费发放麻农栽种,同时按每亩400元标准补贴给种麻农户,以刺激农民种麻热情。通过大户示范带动千家万户模式扩大苎麻种植面积,推广机械收麻打麻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出台保护价收购政策保证麻农的收益和积极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密切企业与麻农的利益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苎麻优质原料供应基地。
“要探讨再次擦亮咸安“苎麻之乡”品牌的办法,打造从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制衣、销售、展示、科研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的思路与对策。”区委书记李文波说,要创新方式方法,推进产业招商,延伸苎麻产业链条,补齐咸安苎麻产业发展的短板,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谋划麻纺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争取把咸安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苎麻产业种植、加工、生产、会展的集散地。
一根苎麻的产业发展文章,在咸安正翻开崭新的一页。 (李建民 廖亮 胡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