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于6月24日发布,到2021年,上海计划进一步深化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和制造业融合程度,打造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发展。
培育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当天,以“拓展‘智能+’、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题的2019年上海市智能制造推进大会在上海电气集团召开。
据悉,《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具体目标有:
一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100项“卡脖子”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与关键部件首台套(首版次)突破;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二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培育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牵头制定50项智能制造标准,培育2-3家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应用能级进一步提升。实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培育10家10亿元规模、1-2家100亿元规模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10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
四是长三角协同进一步深化。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建设100家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1000家“三省一市”互认的智能工厂,推动10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
深度应用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经过前期的持续推进,上海市智能制造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遴选了14个国家级智能工厂、60个市级智能工厂。
下阶段,上海将实施智能制造“六大重点行动”:
一是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持续实施重点领域补短板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攻克一批智能制造共性技术与软件,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实现硬件更高端,软件更智能,集成更协同。
二是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行动。推进汽车、电子信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及新材料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新模式应用,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高端化,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平台载体提升行动。打造“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一核”是临港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中心,“一带”是由浦东、闵行、嘉定、宝山、松江等区域形成的智能制造近郊产业带。
四是区域协同发展行动。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在标准制定、应用示范、产业链对接、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上海企业“走出去”步伐。
五是新兴技术赋能行动。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智能制造的深度应用,建立若干个典型应用场景,实现5G广泛应用、AI深度赋能、数据全面驱动。
六是跨界融合创新行动。把握设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发展机遇,创新智能制造产融合作模式,推进智能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实现多维一体,机制创新,跨界融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指出,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智能加制造”,而是“智能乘制造”,要通过智能化技术的系统布局、应用推广,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产业创新浓度和城市经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