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7月16日讯 2019年7月16日(周二)上午10:00,国家发改委召开7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提出的“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了外迁”问题,孟玮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门类齐全,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制造业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为各国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国家发改委认为是正常现象,对这一现象,近期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外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的考量,一是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二是部分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一些极少数的企业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企业外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乃至制造业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年有一些已经外迁的企业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到了国内。在最近的调研中发改委了解到,不少来自东莞的制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关闭了他们在东南亚的工厂,回到了国内发展。
无独有偶,中国发展网记者发现,7月12日香港《南华早报》有篇题为“美国发动贸易战、加征关税,也无法阻止中国厂商纷纷从‘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国”。报道中通过真实采访展示了前期去越南投资建厂的部分老板现状。
一家鞋厂老板转战越南仅一年就放弃了一个投资500万元的工厂。他谈到,表面上越南的厂房和人工都比东莞低,但由于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数人没有技能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交货时间总推迟。要在越南培训熟练工人,时间和资金成本都是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
另一名东莞鞋厂老板2015年在越南一个工厂投资了700万元,两年后他停止了生产,把厂房转租。在越南没有中国那样出名的生产能力和劳动效率,还要面对越来越严厉的环保要求。
一家台资设备制造商的高管表示,公司把很多生产从广东搬到了胡志明市,结果发现很难招到和留住员工。“现在,员工队伍很难稳定下来,就业市场很火,越南工人动不动就跳槽。”随着更多公司进入越南,形势会更加严峻。
孟玮表示,从发改委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且是以中低端的企业为主。
面对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关税提升增加的成本,受过更好教育的中国年轻一代不再到工厂工作,许多中国制造中小企业主纷纷逃离又失败的现实问题,中国低端制造产业如今遇到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发挥好我国产业体系、国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内需市场的潜力;
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
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发展的吸引力。
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绝大多数企业会继续留在中国深耕发展,但怎样的发展路径需要紧跟政策导向做出正确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