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10月16日讯 早在3000多年前,人类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今天,一座座城市的运转维护、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漫长地质环境演变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通常把矿产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三大类。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位居世界前列,矿业开发严重影响和改变着矿区地质环境,一些矿山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位和开采技术水平的低下,引发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含水层破坏等。
人们在享受矿产资源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必须面对因不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而恶化的地质环境。采空塌陷导致一片片农田消失,矿渣和废水排放污染了大片土地和水源,地质灾害还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
以煤矿大省山西为例,长期的大量开采,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截止2018年,山西省由于长期采煤形成5000多平方公里采空区,其中沉陷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造成大量土地塌陷、房屋开裂、道路毁损等情况,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发展网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根据公开数据查明,截至2014年,我国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26365处,全国受矿业活动影响与破坏的地质环境面积累计达到 303万公顷,相当于河南郑州市国土面积的5.5倍;矿渣累计积存量约450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一半,不仅占用与损毁土地,还使地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因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及矿渣堆维护不善引发滑坡灾害1200多起。
矿山地面塌陷是指地下矿产资源被大面积采出后,在地面形成的塌陷坑,也称采空塌陷。截至2014年我国因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区共有4316处,形成塌陷坑9747处。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和地貌特征,造成土地占用与破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及植被破坏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预防并尽最大努力消除矿山塌陷在生产中的安全隐患,“5G+无人驾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露天矿是5G技术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矿区司机由于工作性质特点一直存在招工难、成本高等问题,夜间作业、疲劳驾驶还容易导致伤亡事故。
矿区里典型的露天矿运输,首先是封闭无人、线路固定,相对于低速点对点的运输,这正是无人驾驶落地的理想场景。数据显示,和人工驾驶相比,无人驾驶总体成本可以降低15%以上,每年多工作500小时。除了经济价值外,无人驾驶还解决了安全问题,行业也不会受到人员波动的影响。
5G具有低延时、高宽带的特点,比4G的基站还要小,恰好满足了无人驾驶在露天矿的技术需求。此外,5G受到波段的影响传输距离有限,不像4G的基站传输距离达几公里,5G一般为200米—500米,也符合露天矿的运输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