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10月23日讯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垃圾分类无疑是所有行业面临的一场大考,在垃圾分类这场大考中,自营快递企业已经开始投用环保快递盒,连锁餐企则尝试渐进分类。业内专家指出,快递、餐饮企业也可以借力政策,构建自身环保体系,以此减少包装成本。
快递回收体系待建立
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物流高峰,快递企业的包装垃圾处理能力更加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快递企业近两年来不断研究快递垃圾回收体系,并推出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
顺丰近期加快终端共享循环箱“丰BOX”的使用,菜鸟也推出了循环快递箱,京东也开始使用青流箱。此外,苏宁、中国邮政等企业都开始使用自家研发的环保快递箱。
除此之外,也有企业开始研发快递垃圾分类机器,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回收快递包装等垃圾。递增科技CEO郑锦阳介绍称,“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促使公司研究新的可行性回收方式。在前期,我们将通过‘人+’的方式对快递包装等垃圾进行分类,也就是说通过智能硬件+人的方式对社区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今年6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邮政快递绿色发展报告(2018-2019)》中提到,绿色邮政的目标是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在邮政快递活动的全过程中,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措施,减少邮政快递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浪费。
在此背景下,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方玺表示,现阶段消费者回收观念不成熟,还无法完全实现高效回收再利用。所以企业前期也应推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因为快递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可循环使用,不少企业已经将可循环技术实现在干线部分。随着政策的推进,快递企业将利用回收体系逐渐将可循环技术转向末端,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乃至研发新的商业模式盈利,最终形成行业绿色化生态闭环。
小商户是垃圾分类难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外卖产业也得到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研究机构易观发布的《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数字化分析》估算,今年第三季度,我国餐饮外卖市场的整体交易规模达1952.9亿元,同比增长35%。巨量的外卖带来天量的厨余垃圾和包装废弃物,因此对餐饮企业而言,垃圾分类进行渐进。一些经营区域相对集中在北京的连锁餐饮品牌,也已经形成自己的垃圾初步处理和分运方式。而一些单体小商户则是垃圾分类的“老大难”,其中很多小餐厅、小商户不仅没有垃圾分类、分运过程,私倒、乱倒的情况相对较多,这类商户也将成为北京实施垃圾分类相关规定后的难点。
和合谷相关负责人表示,和合谷目前有初步的垃圾分类工作环节,“目前我们做的是两种垃圾分开:餐余垃圾、其他垃圾,并做了相应的标识贴。但其他更细化的分类还没有做,也是在等规定实施后再做相应的调整”。另外,连锁餐饮品牌多数也早已开始采用付费清运垃圾的方式。嘉和一品董事长刘京京表示,嘉和一品早在7年前就已经开始付费清运门店产生的餐厨垃圾。目前与两家负责餐厨垃圾清运的公司进行合作,这两家公司负责每天收集、清运门店产生的泔水、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各门店则需要在清运车到达之前对店内垃圾进行分装处理。嘉和一品一家门店平均每月在垃圾清运方面产生的费用大致在1000元左右。
也有个体小店负责人坦言,店里产生的餐厨垃圾中,干的部分由私人回收公司上门收取,去向不明,剩下的油汤则会倒入下水道,其他垃圾由环卫收走。一位经营美食街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好事,也是必然的趋势,餐饮企业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对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的相关培训,购置针对企业垃圾特点的垃圾处理设备,建立相关的垃圾分类制度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餐饮企业更好地适应垃圾分类新规。在该负责人看来,强制实施垃圾分类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企业成本的上涨,但连锁餐饮品牌大多已经具备垃圾处理的方法和机制,并且品牌也不会冒着影响品牌价值的风险违规清倒垃圾。垃圾分类的入手点和难点反而应该是规模较小的单体餐厅和商户。
衍生新服务需求
喝完水的饮料瓶放在哪儿?成堆的垃圾如何分类?虽然小区的垃圾箱会标记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但居民扔垃圾时则会被整合在一个袋子内扔掉。这使得保洁员在分类处理垃圾时,产生了难度。垃圾分类在实际生活中被提上日程,人们便产生了新的诉求。目前,部分物业公司、再生资源公司开始招聘垃圾分类专员。截至发稿前,58同城招聘页面显示,垃圾分类专员的行业平均工资为5337元。
实际上,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带动下,垃圾分类的场景正逐渐智能化。在部分超市、地铁站、公交站,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饮料瓶智能回收机。消费者根据提示操作,在智能回收机内投放塑料瓶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一个塑料瓶的回收价格约为3-5分钱。根据网络数量监测,及时收回智能回收机内的空瓶。回收后的空瓶经过深层清洗、再深度净化,最终制成高水准的塑料切片,可以直接用于食品包装,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不过,垃圾分类、回收行业集中度不高,以“小、散、乱”的状态存在。有业内专家指出,规范化管理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再生资源企业在面对环保、税收、市场、“互联网+”等多方面的变化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