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进行修订,并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9年本)》),明确了新时期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和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嵌入全球产业链,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快速从农业国跃升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规模庞大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7.7:47.7:24.6调整至7.2:40.7:52.2,服务业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78年 |
27.7 |
47.7 |
24.6 |
1919年 |
7.2 |
40.7 |
52.2 |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一览表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出成绩,但仍存在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重化工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13.9%,服务业结构虚高,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金融和房地产占比过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不足。
《目录(2019年本)》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深耕我国产业发展研究,计划从2019年11月起针对《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的、限制的、淘汰的产业逐一分析,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积极的政策红利解读和重大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石油和天然气”类共计10条,相比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的9条增加了“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1条。调整的几项分别是,“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新增了“页岩油、致密油”,“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新增了“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液化天然气技术开发与应用”新增了“装备”方面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认为,新版鼓励类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表明了国家未来在政策、税收方面将要倾斜的方向,企业要深度研究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从而站在产业的高度上调整未来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中国页岩油革命初露曙光
页岩油是指那些生成之后没有运移出来而滞留在生油岩中的油气。相对于源外成藏的常规石油资源,页岩油是源内成藏。打个比喻,常规石油如同鸡生出来的蛋,石油企业拿起来不用费多大的劲。但随着人类持续的开发利用,自然界这种能直接生出来的蛋变得越来越少了。那现在怎么办?就要想办法取出来藏在鸡肚子里的那些蛋,这就是页岩油!需要经过大型体积压裂后,才可以获得工业产能。
美国“页岩革命”重构全球能源版图,页岩油撼动了常规石油天然气的王者宝座。在迈向能源强国的征程上,中国人自己开启的页岩油革命也初露曙光。
此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2019年2月27日宣布,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为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截至2月27日,大港油田页岩油水平井官东1701H井、官东1702H井已自喷超260天,原油日产稳定在20-30立方米,官东地区已形成亿吨级增储战场。
有资料研究表明,滞留在生油岩中的油气资源量预计是常规资源量的数倍(2-3倍)。据国际能源署(IEA,2017)报告,世界页岩油技术可采储量规模约为473亿吨,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美国、中国。俄罗斯105亿吨,美国81.2亿吨,中国44.8亿吨,中国资源量排名世界第三位。
对于我国来说,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当前,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突破70%。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常规油产量不断下滑的现实面前,亟待需要找到新的有规模的原油资源。
不妨看看国外的情况,2018年底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打破其过去将近75年对进口石油的持续依赖。这其中,页岩油规模化商业开采功不可没。目前美国页岩油年产量已达2.4亿吨,占年总产量的51%。
显然,页岩油规模商业化开发也是我国原油产量增长的重要资源来源和重要途径。要尽快把规模可观、潜力巨大的页岩油资源开发出来,为中国经济加油打气!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专家介绍,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与北美相比,地质条件上有差别,技术上也有差距。北美多以海相页岩油为主,面积大,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高,油气丰度高,可压裂性强,技术先进,开发成本低;而我国以陆相页岩油为主,面积相对小,有机质含量偏低,成熟度及油气丰度中等,我们的页岩油勘探开发起步晚,研究程度低,钻井压裂周期长,施工费用高。同时,技术提升空间大,勘探开发前景好。
可见,照抄照搬搞速成不现实,陆相页岩油开发之路还得中国人自己闯。中央企业中石油勇担重任,在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沉积盆地开展先导试验,加大风险勘探投入,把页岩油列为四大勘探领域方向之一,将大港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长庆油田列为页岩油开发重要示范区。
“陆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面临世界性难题,创新是唯一出路。”大港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周立宏表示,这里面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在理论上搞清楚到底生油岩哪里富含油,二是在工艺技术上怎么才能把油搞出来。
大港油田先后对3口井主力层段系统取心,进行厘米级岩心精细描述和上万块次的分析,形成了陆相页岩油“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富集理论认识。以此为指导,找到了生油岩的甜点层,也就是富含油又容易压裂的层段。
“甜点”虽然诱人,想要吃到嘴里,吃得爽快却不容易。鉴于页岩油自身无自然产能,需要改造才能开采,大港油田探索形成了细粒沉积岩识别、甜点体评价预测等3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和16项配套技术,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支撑。此外,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等管理创新,实施工厂化作业摊薄成本,提高了页岩油勘探开发效益。经过三年多创新实践,官东1701H、官东1702H两口页岩油水平井以260余天的长时间稳产,累产万方,实现了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今后,中国石油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大港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建设成为国家示范工程。到2025年,整体增储3亿吨,新建产能100万吨,年产油50万吨,创新形成一套效益开发方式,为中国页岩油革命提供经验借鉴,引领中国石油陆相页岩油发展。
致密油加入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鼓励项目
致密油主要是指储油的地层比较致密,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就像磨刀石那样密,一般是在砂岩里面储存,其特点是储层致密,邻近烃源岩(也叫生油岩,富含有机质、能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运移距离短。
油气的产生一般会通过三种地层,最下面是烃源岩,地层中间是砂岩,上面是盖层,因为烃源岩富含大量有机质,在远古时期,生活在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亡以后尸体被埋藏在地层中,数量比较多也集中,之后湖底、海底沙子不断覆盖沉积,将之埋深到一定程度(一般在2000~3000米),地层温度比较高,有机质就会向石油转化。
油从烃源岩生出来后,会向周围运移,如果石缝孔隙致密是致密砂岩,油气运移距离就短,就会形成致密油气;反之储层条件好,石缝孔隙大,油气运移距离就长,会形成常规油气资源。油气上面是盖层,厚重的压盖避免了油气的流失,从而通过聚集形成一个大油田。
除了致密油外,储层差的油气还有煤层气、页岩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等,页岩油气的开发目前才刚刚开始。在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美国,其次就是加拿大和中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根本不会顾及非常规油气,因为他们优质的资源还开采不完。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新能源不可能完全替代石化能源,而从长远来看,全国甚至全世界上好储层的油气资源是越来越少,容易开采的油气也呈下降趋势。所以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储量应该远大于常规油。有人说非常规油储量是常规油的5倍,有的说是10倍,都是预测,但开采难度也很大。目前,美国大量生产非常规油超过3000亿吨,我国才1000亿吨。
目前美国是开采致密油比较成功的国家。美国开采非常规油,如页岩油,获得很大成功,改变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产量高导致油价下调,常规油从100美元降至五六十美元,基本跟大量生产致密油有关系。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致密油的开采技术目前也居于世界前列。
技术上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已取得突破,但更大规模的推广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地质状况(地质条件、埋藏深度等)不同,也无法照搬美国技术。这个技术必须符合我国地质特点,符合国情。要取得全面突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估计5年内我国应该可以实现大规模开采致密油的推广。当然与国家的投资有关,投资加大,时间就会缩短。
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纳入鼓励类目录
近年来全球 LNG 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LNG 已成为稀缺清洁资源,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为保证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一些能源消费大国越来越重视 LNG 的引进,日本、韩国、美国、欧洲都在大规模兴建 LNG 接收站。国际大石油公司也纷纷将其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向 LNG 业务,LNG 将成为石油之后下一个全球争夺的热门能源商品。
中国天然气利用极为不平衡,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很小。从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天然气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尽管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 LNG 的特点决定 LNG 发展迅速。可以预见,在未来 10-20 年的时间内,LNG 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2015 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 1,350 亿立方米,较 2014 年同期有所增长。随着国内用气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部分地区大范围实施汽车“油改气”、锅炉“煤改气”工程,天然气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北方供暖型城市峰谷差较大。入冬后,我国出现较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进入用气高峰期,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大幅攀升。受天然气管输能力限制和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地相继出现供应紧张状况。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只占到很小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 LNG 将对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有效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LNG 产业链是一条贯穿天然气产业全过程的资金庞大、技术密集的完整链系。由陆地或海上油田开采的天然气在液化工厂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液化,生产的LNG 按照客户要求,通过船运或者槽车运输到 LNG 接收站储存,再气化,经由管网送到用户。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勘探、开发、净化、分离、液化等几个环节。其中液化是 LNG 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环节。液化的主要作用是持续不断的把气态的天然气化成 LNG。开发出来的天然气经过深冷制冷剂将原料气体冷却到零下 162 摄氏度,即变成了液态的产品。
产业链的中游主要包括 LNG 的存储和装载、运输、接气站(包括储罐和再气化设施)和供气主干网的建设等环节。其中,储存是 LNG 液态产品被储存在达到或接近大气压的保温储罐中。LNG 的储罐是终端站的关键设备,其绝热性及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LNG 的蒸发和泄露速度,即 LNG 的损耗速度和使用率。运输是指通过汽车槽车或 LNG 运输船,将 LNG 运送到终端站。接收站是连接 LNG 最终端市场用户的关键环节。在接收站,LNG 产品通过码头从运输船上卸下、存储,然后再气化后变成普通管道气输送给发电厂或通过当地分销网络作为燃料气输送到最终用户。
下游即为 LNG 的最终用户市场,包括联合循环电站、城市燃气公司、工业炉用户、工业园区、汽车燃料的加气站用户和化工原料,以及进一步向下延伸的LNG 卫星站、加气站、LNG 加注站及冷能利用等与 LNG 相关的所有产业。
由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等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具有高度的垄断性。我国油气行业中的超大型国有企业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中小企业进入的机会不多。
相对于上游产业的高度垄断,产业中下游则显示出相对充分的竞争,尤其是LNG 生产、LNG 运输、LNG 仓储及服务方面。随着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及行业快速发展,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也加快了在液化天然气行业中下游投资布局的步伐。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推进产业成熟发展。未来,行业将逐步向集约化发展,集中度不断提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从我国 LNG 生产在各个地区的分布的数量来看,我国 LNG 生产企业多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占全国总 LNG 生产企业数量的 65%以上,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这两个地区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亚洲LNG加注基础设施建设较欧洲而言略有滞后,但目前在重要港口基本可以进行LNG加注。目前,各港口主要采用槽车的方式对船舶进行LNG加注,部分港口正在建造LNG加注船,预计从2020年开始可以提供船对船的加注。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于2018年启动LNG燃料加注试点计划,以试验这种做法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新加坡向Pavilion Gas and FueLNG颁发了LNG燃料加注许可证,准备在LNG燃料使用全球化后,向一系列船舶提供服务。目前该港口已开展槽车加注作业,并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为LNG动力船舶提供船对船加注服务。
印度科奇(Kochi)港的LNG接收站于2013年开始运营,每年可输送500万吨燃料。目前,其输送量仅为其总量的8%,并计划接收6.5万立方米至21.6万立方米的LNG运输船。该港口于2015年2月首次向小型船舶供应LNG,预计每年可供应约40-50艘船舶,不影响常规LNG运输船的装卸货作业。
日本横滨港(port of Yokohama)于2018年初完成了建设LNG加注设施的第一阶工作,引入了槽车加注服务。至2020年,该港口计划实现船对船加注服务,以成为东南亚和日本LNG加注的枢纽。
除上述具备在役加注设施的港口,直布罗陀港(Gibraltar)、法国敦刻尔克港(Dunkirk)、德国汉堡港(Hamburg)、韩国釜山港(Busan)、中国舟山港正在计划建立LNG加注设施。其中,直布罗陀港已建成一个小型码头,供应一种新的双燃料;法国敦刻尔克港已拥有三个储罐,每个储罐可储存19万立方米LNG,年再气化能力达130亿立方米;釜山港的浮动LNG加注码头将于今年完工,并计划将部分市政港口船舶改为双燃料推进,并降低LNG动力船的港口费用;舟山港将拥有两个容量16万立方米的全密封LNG储罐,并将铺建30公里的LNG长输管道,有助于LNG的输运并保障每个运输终端各具备两个能容纳3万方LNG运输船的泊位。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认为,如果说2018年是液化天然气加注的引爆点,那么2019年将是其迅速增加的一年,因为基础设施的扩大、更严格的航运环境监管以及对有利经济的预期,将推动液化天然气的发展。根据DNVGLAlternativeFuelsInsight统计情况,总体而言,全球使用液化天然气的船队已从2017年运营的118艘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增长到正在运行中的143艘液化天然气船,还有135艘已被下单,另外还有135液化天然气船舶已被下单或准备使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的订单涉及多种船只,包括油轮、邮轮、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和超大型矿石运输船。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
第一类鼓励类 |
|
七、石油和天然气 |
七、石油和天然气 |
1、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 |
1、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 |
2、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 |
2、页岩气、页岩油、致密油、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 |
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 |
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和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 |
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
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
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 |
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 |
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与装置制造 |
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与装置制造 |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
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 |
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 |
9、液化天然气技术开发与应用 |
9、液化天然气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
|
10、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