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2019年9月20日讯 9月19日晚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20年,完成“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国123出行快货物流圈”。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仍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内河航道7.4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仅2.4万公里。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只有12条航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6%。全国高铁营业总里程3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0倍,年均增长6.1%。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04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和99.5%。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年均增长25.8%,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民航面貌焕然一新,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年均增长9.3%。
从交通大国升级为交通强国,正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要旨。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我国需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
《纲要》包括三大看点,首先是决战十三五规划最后两年:从规划进程来看,19-20年年均剩余规划里程虽然放缓,但这两年是本轮五年规划的最后两年,也是衔接十四五的预备期,各大工程进度有望快速推进,各企业或将积极储备订单。
其次,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速建设:从政策面来看,近期推进力度较大板块为长三角、粤港澳、西部、六省自贸区建设等。从子板块来看,审批恢复后加速释放的城轨板块,以及枢纽连接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高速公路将率先受益。
最后,要打造全球化国际交通枢纽。今年一带一路峰会后海外项目明显加速。1-7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订单增速达26.5%,大幅扭转去年下降近27%的情况,央企上半年海外订单已有所改善。政策持续加码下,预计后续回款也将有所改善。
《纲要》显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具体来看,《纲要》提出要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实现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加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强化大中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极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在大型民用飞机、重型直升机、通用航空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加强特种装备研发,推进隧道工程、整跨吊运安装设备等工程机械装备研发,研发水下机器人、深潜水装备、大型溢油回收船、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等新型装备。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高铁、智能道路、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数字管网、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等新型装备设施,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国产飞机和发动机技术水平,加强民用航空器、发动机研发制造和适航审定体系建设。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
《纲要》还明确,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强化汽车、民用飞行器、船舶等装备动力传动系统研发,突破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发动机装备设备关键技术。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含可变轨距)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