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11月22日讯 承接产业转移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全球化的产业链条带来的多层转移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内部已经出现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例子。
当前,我国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国外产业引进和国内产业转移加快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梯度转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普遍共识。自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地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空间,初步形成我国东、中、西部产业发展平衡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1省份2019年前三季度GDP数据显示,中部六省GDP增速全部“跑赢”全国,西部地区表现抢眼,云南、贵州、西藏GDP增速位列全国前三甲。
据悉,新一轮更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发展新政将密集落地。新政将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承接转移、优化利用外资等方面做文章。将重点开建一批高速铁路和公路重大项目,打造多个国际航空枢纽,提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此外,加快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新政,动态调整产业指导目录,优先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交通基建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日表示,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铁路建设项目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还是短板。要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持续推进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完善干线路网布局,抓好在建项目建设,督促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西部不少城市正蓄势发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其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层面收益较大。特别是基建增速较为稳定甚至呈现走强趋势。作为稳投资以及基建补短板的重点,中西部基建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力点。
国务院近日批复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20年)》,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此外,重庆市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日前印发《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19-2035年)。郑州等中西部不少中心城市也就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临空经济,频频作出部署。日前印发的《成都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则提出,建设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成都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
企业也在加快布局。11月16日,山东港口甘肃(兰州)内陆港揭牌并启动。据悉,围绕助力中西部经济发展,山东港口在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布设3个“内陆港”,开辟新鲁韩双向物流通道,新增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7条。
优化经济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则成为支持中西部发展的中长期施策重点。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先后设立了8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
10月14日召开的部分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支持促进中西部承接转移。据了解,国家会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中西部地区也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好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在专家看来,中西部资源丰富,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巨大,在特色农业、能源、军工机械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以能源行业为例,煤炭、水电、风能、光能相对优势突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集中优质资源,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提升软硬件环境、发挥人力和土地成本优势等成为加速产业承接的关键。激发企业主体活力,为开办企业、要素获取等提供更大便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提升国有土地集约利用方式的同时,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激活产业园区能动性。激发区域人才潜力,提升存量就业人员素质与技能,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增强中西部发展的核心源动力。
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中西部也将迎密集利好。新修订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指出,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产业转移。其中,中西部目录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密集型、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和配套设施条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资金预算和财政专项将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动态调整中西部地区有关产业指导目录,对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和适宜产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国务院11月7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提出,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水平,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平台引资质量,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11月8日,中西部地区首个以航空产业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目前,我国共有18个自贸试验区,其中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广西和云南等7个中西部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方面,1-9月,全国综保区进出口总额2625.6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西部进出口总额为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辐射效应和带动就业效应都比较明显。
中西部综保区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承接的产业层次较高,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区对产业引进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造成资源环境被破坏、发展不可持续。三是承接能力不足。一方面,较之于东部,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设施、交通设施等不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欠佳;另一方面,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承接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应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地制宜,积极作为,努力搞好产业转移。比如,交通物流不便利,综合生产成本偏高;优惠政策利用率不高,部分区域企业入驻有一定盲目性;对外开放受地域限制,外资企业投入占比较低;区内外政策配套有待加强,政策合力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规划,部分综保区单一产业占比过大。这些都将是下一步要重点完善之处。
支持中西部更快发展需要多策齐发。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落地,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省合作园区等为平台,支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还要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充。支持川渝等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逐步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差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