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厅宣教中心 供稿)
编者按: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彩云南”深入扶贫一线报道“脱贫故事”。咬定青山,科技先行,扶贫扶智扶志,真正唤起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的“洪荒之力”。
朝发昆明,暮至县城。次日起个大早,沿崎岖、坑洼乡道进镇入村,不觉已是晌午。不要说劳顿、惊险,对于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下简称云科院)的驻村扶贫队员而言,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凤庆县雪山镇位于无量山深处,新联村在大山的眉梢之上,云科院的挂钩扶贫点就在这里。新联村是凤庆县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辖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2013年有农户705户,村民2893人,其中五保户15户17人,动态管理后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72户1490人。
扶贫工作一路艰辛,却一步一个脚印——2014年脱贫74户340人,2015年脱贫44户191人,2016年脱贫25户99人,2017年脱贫145户578人,2018年脱贫74户250人,剩下的10户32人今年脱贫出列,而云科院直接挂钩的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8年已经全部脱贫出列。
科技精准扶贫,一来就上“干货”
“算上农业、林业、牧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18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0元,比扶贫前翻了几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严红云自信地说:“目前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1%,还有10户32人未脱贫的,主要是缺劳力或因病因残,其中8户今年肯定脱贫,对另外2户收入持续性不够的贫困户,我们有条件采取政府‘兜底’。”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毕竟是个科技‘智库’,扶贫的手段要格外独到一些。”严红云说:“他们一来就给村里上‘干货’,实打实搞项目,搞《新联村三年行动规划》,搞《核桃高效管理示范》,搞《巨菌草种植与应用科技挂钩帮扶》……几番提升改造,村里的产业兴旺了,现在经济林果有8600多亩,肉牛养殖达2300多头。
核桃、茶叶其实是当地“祖传”产品,但以前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云科院给定了发展思路: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生态有机茶叶产业,建设天然绿色核桃产业,实施种草养畜,扩大养殖业规模。
“这些都得靠科技支撑。”严红云说:“他们统筹临沧市供销社、凤庆县总工会等4个挂包单位力量,帮我们协调了县茶办、农业局、人社局等等单位,在村里大搞实用技术培训,包括茶树品种嫁接改良,茶园、核桃林修剪、管护,茶叶制作,畜禽养殖,摩托车修理,还有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等,单是2018年就搞了10多场次。不仅请进来教,而且带出去学,2018年就组织带领全村19个小组组长和村两委干部到外地‘取经’,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