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记者潘热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进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张五奎创办的黑斑蛙养殖场,就领略了这诗词里的美景佳音。只见一行行碧绿的水稻之间,黑斑蛙扑通扑通跳跃着,高低相向的蛙鸣声不绝于耳。
今年64岁的张五奎是扣马村里有名的“精明人”和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近几年一直在深圳帮助朋友料理事情,偶然间他发现深圳的黑斑蛙市场非常火爆,价格高到25元一斤,且供不应求,便对养殖黑斑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告别朋友,先后深入湖北、湖南、四川等黑斑蛙养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详细了解并掌握了黑斑蛙的相关养殖技术。
今年初,他结合当地稻田面积广、水资源丰富的特点,流转村民稻田60亩,建起了占地35亩的“水稻+黑斑蛙”种养培育基地。5月初,他从湖北引进优质黑斑蛙幼苗80万尾,投放到稻蛙养殖池中。经过两个多月的科学培育,如今,小蝌蚪已长成大青蛙,成活率达50%以上,高于他参观过的黑斑蛙养殖地区。
“由于水质酸碱适中,我养的这批黑斑蛙不仅长得特别快,而且个头均匀、色泽艳丽,当前平均重量达3两左右,8月份就可上市,到时平均重量可突破半斤。”张五奎说,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建好天网和围网,预防鸟类和蛇鼠等黑斑蛙天敌的侵害。同时,要把握好蛙苗的投放密度,1亩地只可投放5万~6万尾,这样才能达到水稻和黑斑蛙的平衡状态。
考虑到夏天天气热,水稻可以给黑斑蛙提供一个遮阳避暑的地方,张五奎准备近几天把稍大些的黑斑蛙投放到设有围网的大稻田里,实现稻蛙共生。他说黑斑蛙可以帮助水稻清除害虫,蛙粪则是促进稻谷生长的有机肥。同时,黑斑蛙喜欢在水稻之间跳跃,这个过程,杂草被压倒了,土壤疏松了,水稻根部也实现了通风,减少了疾病发生的可能。
张五奎说,会盟镇是洛阳地区少有的鱼米之乡,优质水稻面积达1万多亩,发展稻蛙共生前景广阔,明年他准备将稻田养蛙面积扩大到300亩,进一步培育“稻田+黑斑蛙”的种养新模式,为当地8000多户稻农开辟一条稻蛙共生的生态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