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休闲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指出--
中国休闲发展环境发生九大变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程晖报道
人们享有休闲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休闲看似每个个体和家庭的自我选择,但实际上,它并非纯粹的个体现象和私人事务。发展休闲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性和国家战略性,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皮书尝试从政策、产业、区域、市场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围绕文化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休闲农业、徒步运动、健康旅游、休闲城市、互联网发展与休闲行为、电影产业、户外无动力乐园、在线音乐等议题进行广泛探讨,同时针对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上海、杭州、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的休闲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不同研究视角、不同空间尺度透视和展望中国休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2019年8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休闲在个体生活、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和经济构成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休闲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公共政策、民生要务的高度。在总报告中,撰稿人宋瑞、冯珺指出,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变,结构优化
2018~2019年,我国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各项经济调控政策稳中求进。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导致的多方经贸摩擦以及发达经济体政策外溢效应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伴随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创新高,消费主导经济增长。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休闲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并未因经济增速的下行调整而受到不利影响,反而有可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伴随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劳动分工的深化,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习惯的养成,个人和家庭服务消费的黏性上升,包括休闲在内的服务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社会民生:改善收入,降低税赋,加大保障
社会公众享受休闲发展、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品质既有赖于通过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又有赖于通过健康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社会保障制度“把蛋糕分好”。
其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总体来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在向着更加有利于消费的方向转变,居民的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可以预见,随着居民绝对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占比的增大,消费升级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消费和发展享受型消费将出现相应扩张,从而形成有利于休闲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
其二,新一轮个税改革助推居民增收。新一轮个税改革将起征点调高至每月5000元,3%、10%和20%三档税率级距扩大,同时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和房租以及赡养老人等六项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这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减税幅度更大,增收效果较为显著,而其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将支撑消费增长。
其三,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休闲发展既反映为休闲消费市场的活跃表现,离不开以相对弱势群体为目标的针对性保障。事实上,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休闲需求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与其他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享受高龄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各级财政支出城市低保资金、农村低保资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也不断增加。可以预见,随着收入分配结构的持续改善,以及针对特定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的不断增长、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加有利于各类群体满足自身休闲需要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